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中港台年度文化人物:反抗藝術家們

早前我提到越來越多藝術團體進駐黃竹坑,我考慮在新一屆的區議會提出議程,會在地區議會及地方行政方面有什麼地方能做點什麼,便利及推廣文化藝術。這篇報導值得參考:

信報財經新聞 
C03  |   城市定格  |   特別企劃  |   By 黃靜
2011-12-28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中港台年度文化人物:反抗藝術家們

每逢年尾,盤點十大百大文化事件大概是俗套gimmick。惟筆者也未能免俗——不過,今年筆者更想談的,是大事下幾個無甚權勢的「小人物」。

台灣電影鹹魚翻生、網絡23條、普通話清洗廣東話、數碼電台開山劈石、《桃姐》揚威、ART Basel收購ART HK..其中,西九文娛藝術區的長足進展,可算是今年大事之最。新總裁Michael Lynch上任,三階段諮詢期結束,各種試驗計劃下水,已襲取了大部分的文化資源與注視。西九標誌了資本主義、消費主義的雪球在亞洲藝文界域裏進一步滾大,令人想起雪球擠壓着的藝術家——他們在與官商的對弈裏,艱難地累積反抗能量。

內地有維權藝術家被捕及全球聲援響應。香港則有資源匱乏的藝術家在西九「光環」下,展開「奪回文化空間」的硬仗。而台灣更是烽煙四起,理性地憤怒的文化人成功把「有問題」的文建會主委轟下台,逼使馬英九等三位總統候選人破天荒與文化界對話,成為兩岸三地的標誌性事件。

就像《時代》雜誌把「示威者」推舉為今年度人物,筆者亦會認為「反抗藝術家」可說是兩岸三地年度文化人物。

中國大陸從艾未未、C h r i s t i a n B a l e

至烏坎村民

近日烏坎的大型抗爭、貪官橫行、鎮壓,至事件突然平息——維權運動近年已成國情最大特徵,中國的藝術家、文化工作者的抗爭亦是兩岸三地最以身犯險的。

艾未未今年四月被捕,權威雜誌Art Review 選他做「2011 Power100」之首。

艾未未接受外國傳媒訪問,自言「根本毫無權力」,亦非最受壓迫的一群。他說,千萬人在其聲音被聽見以前,已在黑暗裏死去。

一個行為藝術家的抗爭方式,能把象徵意義倍大——相比他那些諷刺中國傳統沒落的後現代作品,艾未未所作的維權行動更為強烈,猶如Joseph Beuys所描述的「社會雕塑」:拍攝紀錄片和張貼微博信息(例如在微博上詳列四川豆腐渣的孩子的名字)。倫敦泰特美術館高姿態在牆身貼着「Release Aiweiwei」(釋放艾未未)的大字,博物館化身民主牆:艾未未不止身體力行,還誘發社會藝術與社會行動的契合。

蝙蝠俠男主角、英國演員Christian Bale 探望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或者可被視作「文化行動」;但更有趣的是行動背後的「語境」。他前赴中國,乃為宣傳中國政府出資的電影《金陵十三釵》。此作由跟中共關係友好的張藝謀執導,內容述及南京大屠殺時期,神父、女學生、妓女與傷兵的互助與犧牲。

中國近年的文化霸權糅合美式文化,如電影的荷里活風,在張藝謀等第五代導演的出品可見一斑;Bale這次也被看中其國際市場價值。他訪問陳光誠被武力攔阻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Bale本為電影宣傳,卻同時找陳光誠,他應為此感到尷尬。換言之,演員既然在電影裏扮演拯救中華民族的老外神父,就要向現實裏的中共政府效忠。此事盡見中共對文化的操控,更反映文化霸權如何透過資本主義和政治極權雙管齊下得以完成。

抗爭的中國藝術家是否無路可走?他們有的被捧到市場的浪尖,有的隨時被擄走、監視、趕離。鏡頭移離藝術家,轉向烏坎抗爭的突然平息,為2011 年譜寫了鮮明的「中國式結局」。

香港工廈藝術家十二月中,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下稱JCCAC)上演了溫和的逼宮事件。由工厦藝術家關注組、石硤尾藝術村聯會合辦的「官僚管理藝術村是失敗的」講座上,藝術家向藝發局行政總裁周勇平討教清晰答覆:究竟在狹縫中自立的工廈藝術家,在未來是否還會像過街老鼠那樣遭官商輪流逼迫?同時,藝發局將工廈以優惠租金予藝術家使用的「藝術空間」計劃,會否像JCCAC、牛棚那樣,由上而下的權力結構令藝術空間斷絕了生命力與自由?

台上工廈Loft Stage主理人謝健民和JCCAC租戶黃英講解別國和自身的藝術家自主管理經驗,台下則有黃津珏梁寶山尋求官僚語言以外的答覆與許諾。然而,周勇平的回答很反高潮。他指,推行「藝術空間」也令他嘗到遭政府部門輪流拋擲的滋味。言下之意是:「你們要我出頭?我和你們根本沒兩樣。」即使藝發局是法定組織,即使「藝術空間」計劃白紙黑字寫在施政報告上,各部門直指工廈變身工作室違法,令一切無法通行。

目前,已有荃灣、黃竹坑和觀塘工廈業主接洽藝發局。藝發局暫擬荃灣三層約六萬呎租予舞蹈及劇場工作者;黃竹坑則有二至三萬呎供視覺藝術創作者使用,成事與否皆未可期。近年來,工廈藝術單位曾遭多番驅趕,消防署根據遠至六十年代的條例,控告他們進行厭惡性行業。講座主持黃英琦即時回話,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此前強硬應用來對付消防,使古蹟改建通行。

此事不止關乎小撮工廈藝術家的戰鬥,更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空間權力政治。

「為何香港的『管理』總是等如禁止?政府何時懂得以使用者為『主體』、被信任?外地為何做得到?是教育配合還是怎樣?」藝術家舉首爾劇場街的發展經驗,讓民間連結開花,政府在計劃啟動後才買地方做詢問處當後援。

周勇平很受藝術家舉的例子、加拿大的藝術家自治藝術村(ARC)感動。但周強調加國的自治村發展有四十年歷史,也說明那些違法、寬鬆處理的環節非藝發局所能染指。周雖承諾新空間將遵行藝術家自治的形式,卻當場被揭他於不久前會見藝術家時,以舞蹈家尼真斯基的《春之祭》,闡說瘋狂藝術家和官僚「先天無可逾越的對立」。

既然如此對立,藝術家黃津鈺提出的「未來」合理非常:工廈關注組幾年間在官僚作風裏打轉不果,被迫埋牆角的藝術家只能「行動」。黃津鈺發出最後通牒,可能展開佔領行動才奏效。

成立於九十年代的藝發局被認為已經失勢,資源與焦點都移至西九;然而弔詭的是——這也是筆者端詳這次微小交鋒的原因——西九之大,卻非大部分本地藝術家安身之所,他們需要創作、工作、存活,隱隱藏身於巿區仕紳化和地產霸權陰霾下的工廈空間。而且,西九二百多億的文化計劃,反對聲音並無集結,而工廈關注組倒成立了三年。當然,筆者沒有忘記2004 年文化人組成西九聯席,對官商勾結的現象群起攻之,要求民間審議、全民規劃,最終令計劃推倒重來。

推倒以後西九聯席似不再活躍,而政府再度進行投標與設公眾諮詢,過程皆為人詬病,但似乎只有個別文化人士站出來批評。當西九落成之時,或許這些批判力量的重新集結,又會颳起如台灣今年那樣的「文化風暴」。

台灣

因《夢想家》站出來的他們去年這個時候,香港反高鐵運動如火如荼,當時有個說法,耗費少數倍的台灣高鐵在計劃早期已引起極大的社會關注。反觀香港,計劃只在最後階段,在菜園村保留運動的主催下,醒覺才出現。

十月,由台灣政府出資二億多台幣、慶祝建國百年的戲劇《夢想家》,如潘朵拉盒子,剎那間掀起文化界對藝文政策的長年不滿。享譽華文劇場界的導演賴聲川製作此劇,卻引來簡化政治和藝術家形象、「為政治粉飾」等廣泛的負面觀感。劇作家鴻鴻說:「這齣戲竟也跟建國百年的眾多燒錢大製作一樣,淪陷得如此難堪。

」深埋的炸彈在今年無數的「建國百年」文化活動中爆發。我們曾羨慕台灣有文化局、有相當資源的「文建會」,有愛書愛文藝的讀者觀眾。但在全球化時代,別地的月光亦難說特別圓。即如台北文創產業的蓬勃,其實重貿易輕創意;對原住民及基層文化的邊緣化仍舊嚴重;更深遠的問題在於,不論藍綠陣營也有文化為政治服務的收編概念和傳統。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說,文建會補助建國百年系列活動總額十七億多,「也使得『建國百年』這個用語成為風潮」,「這一年光是使用『建國百年』一詞的活動就高達一千多個,也算是文建會的成果。」以藝文經費,為建國百年打造牌匾(評論人成英株更直指是誰建的國,誰的百年?),當然正是文化界憤懣的核心所在。

一片聲討聲中,評論人張鐵志,詩人、劇場工作者鴻鴻等人成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並於十一月中發動「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連署」,要求現任主委盛治仁下台、要求文化預算如馬所言提升至4%、要求三黨候選人針對文化政策進行辯論、要求正視藝文多元性,均衡藝文預算分配、 要求文化政策制定與執行均受全民監督等等。

「《夢想家》在此刻突顯台灣當前文化治理的嚴重病徵,提醒了筆者們必須更慎重面對,明年5月20日台灣的文化部將掛牌營運。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看似提升文化決策機構的地位,但如果新單位、新人事、預算規模與運用方式,仍只是延續目前的文化治理思維,筆者們深感憂心台灣文化藝術未來的發展。」藝文界連署中如此寫道。

文建會盛治仁於連署發動翌日便宣布下台。風火之強更驅使三黨候選人在12月中接受文化界質詢,相互辯論文化政策的各種弊端,要求候選人舉出文化良策。台灣報章指此為破天荒之舉,首次把「文化服務政治」的往習扭轉為「政治服務文化」。

明年5 月,台灣文建會將升格為文化部。透過提升決策機構的地位,政府看似認許對文化的重視,但「文化元年」的展開,實須待文化界與官商持續抗爭。台灣文化人今次走在前頭︰他們將成為兩岸三地來年抗爭的先鋒嗎?最終的問題還是在於,平等而持續的民間參與、監督和規劃創造是否可行。

撰文:黃靜wongching@hkej.com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香港仔工業學校復辦寄宿服務

初步看,這對住址遠離學校及單位太狹窄的的家庭應是好消息,只是我難以估計現在的家長會否願意讓兒子寄宿。但其實這始終只是頭痛醫頭的辦法,長遠之計應是改善香港整體居住質素。如何改善又難免回到地產霸權的論述。

成報 
A10  |   港聞
2011-12-09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工業學校復辦寄宿 月費3600元 困難者可減免

香港仔工業學校宣布復辦停止了20年的寄宿服務,明年9月新學年開展。校方表示,續辦是因為看到現時家庭生活及學校教育有不足之處,想給予學生更充足的成長支援。就讀中一至中三的男生,可於明年1月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階段連同入學一併報名,宿位名額60個,月費3,600元,經濟有困難的學生可以申請資助減免。記者張綺婷報道

位於黃竹坑道一號的香港仔工業學校,在30年代建校初期,全體學生均需在校寄宿。及後,各區學校增多和交通漸趨方便等原因,寄宿需求減少,該校寄宿部遂於1990年逐步停止運作。

中一至中三男生可申請

香港仔工業學校昨宣布復辦寄宿服務,並於明年2月動工,改建校舍一個約5,000平方呎的活動室。完工後,提供14個房間,當中包括三間個宿舍管理員睡房。學校暫定提供60個宿位,供就讀中一至中三學生申請入住,而且只限男生,而每月連水電費3,600元,每學年共繳付十期,校方會根據每名學生的情況給予資助,甚至可以全免入住宿舍。

制訂作息分擔清潔工作

為使學生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及良好的品格,校方制訂一個作息時間表,內有清楚列明所有活動的時間,學生每天早上6時30分起床,8時上學,晚上11時必須睡覺;每天亦會有溫習、團體活動及靈修時間。此外,學生亦需分擔宿舍內如整理床鋪、洗碗、清潔起居地方等日常簡單工作。

香港仔工業學校校長余立勳認為,近年社會問題逐漸浮現,家長很多時要長時間工作,缺乏時間照顧子女,令年輕人容易誤入岐途。他覺得學校可以擔當一個陪伴青少年成長的朋友角色,因此決定聯同慈幼會恢復營辦寄宿部,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寄宿服務。他謂,學校會考慮四項因素,包括學生居住地點、家庭環境及收入、學生的誠意,以及學生在學習上需獲得支援的程度,並會優先考慮弱勢家庭的學生。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飛來蜢:獲邀參觀黃竹坑藝術展 Invitation:SPRING (WORKSHOP) Exhibition

提了好多次打算和同事去參觀黃竹坑內的各式各樣的藝術展,但至今仍停在口講階段。今天有隻飛來蜢透過電郵飛了進來:區內一個藝術展邀請區議會和市民去參觀。太好了!不知大家有沒有興趣一起去?我要安排一下。

 

Invitation: Southern District Council to SPRING (WORKSHOP) Exhibition

收件匣

x

Ada Lam ada@springworkshop.org

14:33 (26 分鐘前)

非公開收件者

Dear District Councilor,

 

As an elected member of the Southern District Council, we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and your constituents to a new art space located in Wong Chuk Hang. This will be a non-profit art space bringing contemporary art to the Hong Kong public. Spring (Workshop) is located at 3/F Remex Centre, 42 Wong Chuk Hang Road, Hong Kong.

 

We are currently showing a monumental 21m video installation, The Fifth Night. Produced by renowned mainland Chinese artist Yang Fudong. The exhibition is FREE and it is the first time it has been shown in Hong Kong. We believe this will be an enriching experience for constituents. 

 

Kindly forward our invitation to your constituents. 

 

Please find further information below.

 

Many thanks.

 

Should you have any enquiries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Best regards,

 

Ada Lam

m: ******

 

Yang Fudong’s 7-screen black-and-white video installation “The Fifth Night”

 

For the first time in Hong Kong, and as a pre-launch event to Spring’s autumn 2012 opening, Spring (Workshop) is proud to present The Fifth Night, by internationally-acclaimed artist Yang Fudong.  The installation at Spring (3/F Remex Centre, 42 Wong Chuk Hang Road, Hong Kong) is open to the public, free of charge, from Sunday, December 11, 2011 to Sunday, January 8, 2012. The Fifth Night is presented in partnership with Videotage and its One World Exposition.

 

 

The majestic video work, created in 2010, is a dramatic black-and-white film reverie of old Shanghai, projected on seven large synchronised screens, spanning 21 meters in length. The Fifth Night emerged from the artist’s reflection on film production, resulting in his use of a new multiple-camera method for creating a video installation that Yang Fudong calls "multiple-views file." Facing seven cameras, actors' expressions in each shot are uncontrolled. The randomness presents a subtle and unpredictable aesthetic; the piece is as much about the videos as the viewer’s experience of the space.

 

Spring (Workshop) is located at 3/F Remex Centre, 42 Wong Chuk Hang Road, Hong Kong.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www.springworkshop.org 

and 

www.oneworldexpo.org

and

www.facebook.com/ SpringWelcomesYangFudong. TheFifthNight

 

 

**************

 

Exhibition (FREE ADMISSION)

Date: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to Sunday, January 8, 2012

Opening hours: Wednesday to Sunday, 12:00 noon to 8:00 pm

December 24 and December 31, 2011: 12:00 noon to 4:00 pm

December 25, December 26, 2011 and January 1, 2012: Closed

Spring (Workshop) is located at 3/F Remex Centre, 42 Wong Chuk Hang Road, Hong Kong

**************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我家有竹初長成 :)

只一個星期(http://blog.yahoo.com/our-wch/articles/618934/index?bb=0),本來還只是露出尖尖小角的文竹,現在已「快高成長」成這樣子了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小枝才露尖尖角

各位還記得我前陣子寫的家中文竹的網誌嗎?(http://blog.yahoo.com/our-wch/articles/66008/category/%E5%83%8F%E6%88%91%E9%80%99%E9%BA%BC%E6%B4%BB%E8%91%97+All+abt+Kevin

因枝葉不知何故變黃,我又恨心將全部枝葉都剪掉。過了大半個月,現在又露出尖尖角,稍後希望能茁壯成長,枝繁葉茂。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黃竹坑工廈建仿真溜冰場

各行各業在黃竹坑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除了早前介紹的潮舖、藝術展以外,現在溜冰場也準備「進駐」黃竹坑了。可惜只開放予團體租用,詳見下:


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港聞
2011-11-30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仿冰場現國金演音樂劇

【明報專訊】今年聖誕,仿真溜冰場會首度進駐本港商場,上演「冰」上音樂劇。「冰」場以矽膠打造,代理商指相對要花較多力氣滑冰,但較具彈性不怕摔痛,正適合作溜冰和冰球練習場地。代理商指本港缺乏溜冰場地,將斥資500萬元,在黃竹坑工廈建仿冰場,預計明年3月開放予團體租用作練習場。

矽膠造 滑度及真冰九成

仿真溜冰場設於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廣場(ifc),表面光滑如冰,驟眼看幾可亂真,只是少了一分寒氣,秘密在於特製的矽膠板。引入技術的德寶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王仲華透露,只要3個人花一個半小時,便能完成安裝。

仿真溜冰場技術已有10年歷史,法國迪士尼於今年7月引入,亦有北美國家冰球聯盟(NHL)球隊購入作日常練習。

相比真冰溜冰場,王仲華坦言新技術的滑度只及真冰九成,少了一分速度,「打冰球沒那麼刺激」,在上面溜冰要多花些少力。但仿冰場有利日常訓練,而且表面有彈性,即使摔倒也不會太痛,適合小孩練習。

少耗水電 成本少九成

王指小小的50平方米真雪溜冰場,便要花上百萬元鋪設場地和建機房,不計冷氣,一個月便得花2萬元造冰,每次亦要花上5萬公升水,每隔數小時便要磨冰,成本較仿真溜冰場多約10倍;反觀仿真場只需每隔10日打磨,再於表面噴上矽膠噴劑,不會大量耗用水電,較具環保效益。

香港現有7個溜冰場地,王仲華指本港土地珍貴,缺乏場地限制了滑冰和冰球發展,而仿真場可於大部分平面、室外場地裝設,其靈活性及低成本正有利場地普及,希望可遂步引入。他稍後會與國金商討引入季節性的溜冰場地,並力爭助其他溜冰場地轉用仿真場。

工廈改仿冰場 3月開放

王又透露,將斥資500萬元,把黃竹坑工廈改成仿冰場,供團體租用作溜冰和冰球練習,預計可於明年3月啟用,香港業餘冰球會早前亦曾派員試用,用後讚不絕口,明夏亦會於兩所私立中學設仿真場,讓學生有一門新穎的課外活動。

國金將於下月14至27日,呈獻冰上音樂劇,由小童扮演愛斯基摩人、白狐、麋鹿及企鵝,帶領一頭來自歐洲的明星機械北極熊表演,ifc高級市務經理雷詩韻說,冀為商場聖誕佈置注入動作原素,故設計於仿冰場上表演音樂劇,希望下一步可打造一個讓公眾人士親身溜冰的仿冰場。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南非製造: Attic lifestyle

又一篇黃竹坑潮舖的報導。

我最近想,如果真的搞一個「黃竹坑走透透」,呼籲居民參加的話,不知會有多少人參與?坦白說,我信心不大,看來還是和同事先去探一探路再作打算。




星島日報 
L20  |   家天地
2011-11-26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南非製造

說起南非,總會將之連繫到鑽石,是一片屬於富人的天空。但在南非國民眼中,手工製品才是南非最珍貴之物。一間由南非人開設的小店,售賣各式各樣的家鄉產品,並藏身於工廈之中,它的名字叫Attic lifestyle。

「我很喜歡家鄉南非,地方很美,其中手工製品很精緻,我很想將之帶來香港。」「工作太枯燥了,開設這間Showroom,放一些家鄉的手工製品,希望可以令人輕鬆一點。」來自南非的店主Simone,4年前來到香港,任職銀行的她,喜歡各種有趣,甚至是可令人輕鬆的家品。

Attic lifestyle內過百種貨品大部分均來自南非和丹麥,也有一個小角落是售賣來自泰國的項鏈。而店內的手作出品,手工精緻之餘,售價非常合理,就如店中一個需要很花工夫雕制的下午茶碟架,碟中每隻小鳥和小花也非常立體,卻只賣數百元,絕對不是富人才買得起。

驟眼看,店內裝潢色彩淡雅,矚目的是每一小件具獨特風格的家品,若非腳踏工廈之地,定以為身處中環SOHO區。然而,店主選址僻靜的黃竹坑,只希望有一個空間能放些自己喜歡的家鄉產品,因此以往只在星期六營業,但現時已加長營業時間,星期三至星期六,還特設網上購物服務,方便一眾無暇逛街的上班女郎。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港府擬資助文藝界租工廈

現在區議會休會,我考慮在新一屆區議會開始後提出議程,跟進黃竹坑工廠區內的藝術團體發展。我會致電及去信黃竹坑內的一些藝術團體,了解背景及他們的訴求,看有沒有什麼地方能幫得上忙。各位如認識相關團體的朋友,歡迎與我聯絡。

文匯報 
A02  |   重要新聞
2011-11-21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港府擬資助文藝界租工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敬文、林裕華)港府推出活化工廈政策後,工廈租金隨即水漲船高,租用有關單位的文藝團體叫苦連天。有地產代理指過去1年多,全港工廈租金平均上漲約10%至15%,觀塘區更飆升20%,有租客因被加租26%而無奈遷出。為減低活化政策對文藝團體的影響,發展局建議選址荃灣及黃竹坑的工廈,以呎租3.5元至4.5元優惠租予文藝團體,但只限戲劇、戲曲和舞蹈團體。有藝術家批評受惠組織有限,建議港府將空置校舍租予藝團。


觀塘區租金急升兩成

 發展局發展機遇辦事處主任羅志康引述藝發局去年底的調查指,租用工廈單位的藝術工作者去年續租時平均加租14%,低於非工廈藝術工作者17%的加租水平。他表示,租金上升是整體市場趨勢,強調工廈租金的升幅低於市場整體水平,「在市場經濟下,藝術工作者難免面對加租壓力,但活化工廈並非要趕走他們,而是讓他們合法地使用場所,毋須像以前要『地下經營』,好似黃竹坑有活化工廈業主願意以優惠租金讓藝術工作者承租。」


 為扶助藝術工作者租用工廈,《施政報告》提出物色合適的工廈,以優惠租金租予藝術工作者。藝發局初步選址荃灣西鐵站附近的工廈,提供約6萬呎樓面,供戲劇、戲曲和舞蹈團體作排練用途,每月呎租約3.5元至4.5元,管理費及差餉由團體自負,同時當局計劃於黃竹坑的工廈,為其他團體提供創作空間。


藝團盼租用空置校舍


 中原工商舖區域營業董事鄧仲賢表示,去年4月落實活化工廈政策後,至今全港工廈租金平均升10%至15%,觀塘區升幅更達20%,呎租介乎10元至12元。


 工廈藝術家關注組觀塘區代表黃津玨原本租用觀塘一工廈單位作錄音室,今年續租時月租由4,600元加至5,800元,加幅約26%,難以負擔下只好遷至牛頭角租金較低的工廈單位,「樂隊每次演出酬勞僅千多元,每月演出都不足10次,怎租下去?」對於當局的扶助藝團措施,黃津玨認為受惠的團體太少。他建議港府開放空置校舍,租予藝術團體,「課室間隔比工廈單位好,禮堂更可作表演場地。」他續指,因消防條例規限,工廈不可舉行音樂會、話劇演出等,若能租用空置校舍,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當代藝術家聯展:《你相信嗎?》



越來越多畫廊、藝術展等進駐黃竹坑(http://blog.yahoo.com/our-wch/articles/66036/category/%E8%A6%8F%E5%8A%83%3A+%E6%88%91%E5%80%91%E7%9A%84%E9%BB%83%E7%AB%B9%E5%9D%91+Our+WCH%3A+Planning),3812這個藝術項目又有新展覽了,有時間不妨抽空看看。

文匯報 
C03  |   副刊藝粹  |   創作對談  |   By Jasmine
2011-11-21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你相信嗎?》之北京藝術家黎薇

今年5月新成立的3812當代藝術項目,致力於推動東西方藝術家的交流與互動,及發掘一眾有潛質卻沒有被市場潮流洗腦的藝術家,並擔當他們與真正欣賞當代藝術的收藏家之間的橋樑。基於這個宗旨,即將開幕的展覽《你相信嗎?》,邀請了來自倫敦、香港與北京的四位當代藝術家Jason Brooks、向陽、黎薇及李志超,展出他們的油畫、綜合媒體裝置、雕塑及攝影作品。北京藝術家黎薇在這場展覽中用殘缺的肢體景觀挑戰觀眾的視覺美學經驗,看似平靜地表達了死亡的「沉默狀態」。

這次的作品怎樣呈現《你相信嗎?》的主題?

黎:藝術不是命題作文,所以不存在主題。「你相信嗎」在我看來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發問的問題,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外部世界。這個發問點來自人類的共同疑問和共同記憶,面對你看得到聽得到抑或是聞得到的這個世界,你有把握確定自己真的認識他麼?人類無疑是最不了解自己的生物,就更不要提對自身以外的認知了。我們習慣自以為是給各種東西或其他生物下定義,卻對自己一無所知,難道還要自以為是的相信下去嗎?我們習慣相信看到的或者聽到的東西,有可能都是騙局。

這次的作品在視覺經驗上相比以往有哪些突破?

黎:視覺經驗是不可信的,視覺是一個騙局,經驗這種東西就更不可信。實際上藝術家和巫師是一個工種,藝術和巫術幾乎是等同的。作品更不是為了「突破」甚麼才做,我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一個經驗(無論是視覺或是聽覺)來源,所以當他們換一個環境或者語境的時候,自然就產生了新的意義,我們要看的是視覺背後的東西。

參加這次聯展有著怎樣的意義?

黎:現實意義是,我沒在香港這個地方折騰過,折騰一下很過癮。另外的意義是,我看到居然有和我一樣充滿懷疑的發問者,這讓我覺得有點欣喜,而且在陌生的地方做展覽是一種有意義的經驗,這種經驗陌生感多,陌生和不熟練對作品是可貴的。過於熟練和順利都是陷阱,只會讓人更加自以為是,更加愚蠢。

對於下一年的創作方向,目前有著哪些構想?

黎:方案和計劃很多,需要找合適的地方慢慢實施,但是這些計劃隨時可能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世界是動態的,沒有甚麼一成不變的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會和更多的更複雜的機搆或者人群打交道,這種接觸和做作品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文:Jasmine

《你相信嗎?》當代藝術家聯展

時間:11月26日至2012年1月31日 周一至周五 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周六、日及公眾假期需預約

地點:3812當代藝術空間(香港黃竹坑道12號10樓)

查詢:2153 3812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阿仔,咪做區議員!

其實,我也想分享一下:從上屆到現在,我父母和新婚太太都不想我做這一行,希望我選輸、離開,然後找一份他們認為安穩的工作。父母和太太的出發點當然都是為了我好,我很感激他們雖然心裡不願意,但都不曾向我施壓,逼令我離開。

有時朋友也會問起相似的問題,我想論人工,區議員的工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留下來做這一行,除了希望有機會更上一層樓,最後的動機還是有一點點想改變社會的志向吧。

蘋果日報  (發行量 / 接觸人次: 309,261) 2011-11-14
標示關鍵字
字數: 448 字
 跳至同頁之其它標題
阿仔,咪做區議員!   

換了當紮的大律師或工程師是你的兒子、老公與爸爸,每天十幾個鐘在區議員辦公室打躉,向街坊派月餅送糉貼揮春,你怎麼反應?肯定不是蔡子強說的,聽完梁家傑的話,會瞠目結舌!在麗區挑戰民建聯僅以百六票落敗的公民黨新丁陳梓杰,落選後表示,最高興的是父母,因為終於可以叫個金融經濟學系畢業但做了兩年議員助理的乖仔死心,搵番份才俊好工。而當選的民主黨新丁,利東兩位年青人被蔡子強當做樣辦,利東孖寶勤力而親民,跟師奶打成一片,單是這份能耐,換作是唔睇劇唔煲碟唔搓麻將的我,就算身份接近,也會悶懵,四年後急忙走頭而不會再戰江湖。

獻身區會四年,斷公里計,難度超越毅行者五粒地獄之星!那些依然想貢獻社區的年青專業人士,假如認為梁家傑涼薄,好了,明年自己出來選選。說要用選票「懲罰」民主派的選民,今屆似乎目標已達,只是,我更替那幾個贏到議席的小花擔憂,四年後她們花容失色地爭取連任,在殘花臉上,你看到的才是懲罰的滋味。想像白韻琴通渠的手勢吧;田北辰試過窮富翁,空降去中產的愉景灣萬一遇着屏風樓,他會帶領業主佔領碼頭抗爭嗎?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轉載:TVB搞文化霸权,把香港人教坏了?

我一向極不滿TVB(其實也包括亞視)的質素,認為兩間電視台是敗壞香港人公民質素、審美、視野等的一大主因;偶然見到有些學者和網友在網上撰文抨擊,但像南方都市報這個稍具深度的報導和評論則很少見。我之前寫的TVB和亞視的短評:http://blog.yahoo.com/our-wch/articles/64818(如此TVB, 那麼亞視)


TVB搞文化霸权,把香港人教坏了?
2011-11-14 09:29   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我有话说

  TVB剧集只要稍具水准,就会爆发全城话题热点。

  2011年6月,TVB封面女郎到旺角拉票,吸引摄影迷包围着拍不停。

  2010TVB台庆颁奖礼,林峰获人气奖,与粉丝互动。

  本期主题:香港TVB一家独大之影响

  第壹佰叁拾壹期

  10月21日,香港亚视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高调澄清“破产”传言,却也坦承背负债务的尴尬现状。亚视的危机,是否意味着同城对手TVB在香港电视圈的独霸地位再也难以撼动?近日,由一帮“老生老旦”搭台的TVB台庆剧《万凰之王》又成热门话题,延续宫廷斗争剧的老土套路,我们不禁要问,香港观众为何能几十年如一日地收看这种情节、制作、演员都有较高雷同度的剧目?他们爱TVB爱到失去审美能力了吗?

  TVB长期垄断香港免费电视头把交椅,这种一家独大的格局,是否剥夺了香港观众接触多种类型电视节目的可能?TVB剧集、台词、桥段是否僵化了香港人的价值观、生活观和人际观?TV B简直构成了一种“文化垄断”,对“地产霸权”极其敏感的香港人却为何毫不在意?

  1大部分香港人每天都有几个小时跟TVB发生关系

  香港电视界的“江湖”,简直就是T V B一家独大的“江湖”,群台并起的鼎立局面,似乎从来就不存在。

  自1967年11月19日建台以来,TV B就从来没让出过香港免费电视界的“头把交椅”。剧集规模、造星数量、电视制作费、电视广告费、黄金时段收视率的遥遥领先,写就T V B王朝不可一世的统治神话。而与T V B一度构成分庭抗礼之势的亚视,近年却岌岌可危,今年10月,更是一度笼罩在“即将破产”的疑云之下。

  而与亚视长期只能以“内地宫廷剧、韩剧”苦撑黄金时段的尴尬局面相比,以自制剧为主打的TV B,剧集阵容涵盖温馨邻里剧、处境喜剧、小品式剧集、单元剧、时装爱情剧、古装武侠剧、青春励志剧、悬疑推理剧、侦探缉凶剧、警匪剧、各类专业题材剧,应有尽有。但无论古装还是时装、现代还是穿越、活泼还是严肃,你都能从中看到香港市民生活的缩影,粤语桥段和港土气息穿插于大大小小的T V B剧中,早已成为数百万香港电视观众难以挥抹的一段集体记忆。

  正如T V B编剧罗锦辉对南都记者所说的那样:“对于每一个香港人而言,每天至少3-5个钟头是和TV B发生联系的,看TV B,就好像看着你的家一样。”香港作家、“香江第一才子”陶杰称:“只要一离开家门,所有的店铺、食肆,都在播T V B.100间餐厅有99间有电视,99间有电视的餐厅有98间播T V B,想避都避不到。”而香港观众Selina.W更是精辟地解释了他们对T V B情有独钟的缘由:“我从小就看TV B,TV B新闻好劲爆,TV B剧集有时说的就是我们日常发生的家长里短,我们想到哪里吃喝玩乐TV B也会有介绍。”这个回答或许可以构成香港人对T V B的力挺宣誓,对于香港人而言,T V B不仅仅是资讯介绍和煲剧平台,更是一份权威可靠的生活指南。

  在罗锦辉看来,广告份额的稳定比例、收视率的充实保证、香港观众的收视习惯,似乎都在验证“T V B独大、亚视为辅”的电视格局难以撼动。但危机也日渐产生,持续了40多年的“一家独大”模式,香港观众难道不会审美疲劳?T V B长期垄断香港电视业,是否也会将价值观、情趣不同于该台主张的电视节目长期抽离于香港观众的视野之外,使香港观众失去了更多的选择权?

  2TVB剧集多年无进步,演员年龄结构老化

  已成为不少香港观众生活必需因子的T V B,在经营、推广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但近年来更多是以“复制 粘贴”的模式打天下。剧集内涵同质化、演员单一化、桥段重复率高……这都是T V B长期背负的诟词。但十分讽刺的是,不管媒体如何指责T V B原地踏步、毫无创新,T V B总能在低谷之后迅速振作,一轮冷寂之后,马上又是一波推向收视高峰的火爆剧集。那些“换汤不换药”的情节、冗长拖沓的热剧续集却总能将香港观众轻易秒杀。

  T V B的“小生花旦”也成了“老生老旦”,所谓“一线小生”阵容中,欧阳震华、郑嘉颖、黎耀祥、古天乐、郭晋安等40岁以上的“老戏骨”仍赫然在列,而“花旦”阵容也是由“60后”、“70后”主掌,常年来,每天晚上打开T V B,几张老面孔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时尚达人、妙龄少女、翩翩公子等面谱化角色中来回转换,诉说着与年龄极其不符的嗲气对白。而每年的“视帝”、“视后”之争,新人小辈总被边缘化,往往又成为“老人家”们“分猪肉”的盛宴。

  当然,最没创意的当属T V B台词,微博兴起的T V B体就是对千篇一律的T V B台词的绝妙讥刺。“做人呢,最紧要噶就系开心”、“有异性,冇人性”、“感情嘅嘢系唔可以强求噶”、“嘢可以乱吃,说话唔可以乱讲”……在香港观众的耳畔中回响了数十年的段子,从剧集走向生活,化作香港人日常对话中的口头禅,如今也成为了不少香港人最为奉行的金科玉律。它们一方面通俗浅易地传扬了T V B主张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观和社交观,但另一方面却又是T V B编剧队伍词穷句乏的体现。这些老土台词的所有主张,实际上统统可以用《宫心计》中刘三好的“三好原则”来概括———“做好事、存好心、说好话”,它们没有发散、没有突破,甚至没有一个表达方式稍有新意的变形版本,只是一味复述香港的街坊 小市民逻辑,制造着大团圆、小俏皮的喜庆色彩,无限地迎合着40岁以上师奶们的心头所好。

  但可悲的是,上述低幼的台词、陈旧的面孔、苍白的剧集却从来找不到替代品,香港人仍然乐此不疲地成为它们最忠实的消费受众。因为对于很多基层观众而言,他们的遥控器几乎失灵,在T V B频道上长期定格。

  3TVB电视文化,职场圣经OR低幼滑稽戏?

  久而久之,T V B成为了香港电视文化的代名词。围绕T V B的争议和论讨,却有些“学者之砒霜,观众之饴糖”的意味。

  在很多观众看来,T V B已经成了指导自己为人处事、职场进阶的实用指南。家住铜锣湾的莉莉就把各类T V B宫廷剧当成了办公室政治教科书。“‘皇后’就是大权独揽、对属下颐指气使的领导和官员;‘宫女’就相当于各怀心机又极力自保的同事或竞争对手,看她们的争斗、交锋可以学到很多职场处事之道。”

  “这是TV B公信力的体现,如果缺乏这层信任,全民收看T V B并付诸生活实践,就不能实现。”罗锦辉表示,正因为T V B长期以“抒发民众声音”、“贴近民生生活”的姿态出现,它才能在香港人的时尚潮流、资讯吸收、生活品位、衣食住行上发挥重要的影响。

  但是,TV B对民生的“贴近”,更多却成为了一种“重复”或“迎合”,它称职地满足了公众娱乐、休闲的需要,却没有把提升公众口味、情趣、思想深度当作一个义务来承担。也许是出于市场、收视率的需要,T V B很少开设一些哲学性、思辨性、文化性的栏目,偶有时政论坛类节目,也常常沦为个人极端情绪的宣泄场。“T V B宣称自己影响了香港文化,但实际上他们所说的‘文化’,也常常是些众所周知的常识和道理,是粤港文化的简单复制而已。”一位不愿具名的深港资深媒体工作者如是说。

  不少香港文化界人士、本土学者也渐渐意识到T V B电视文化的“肤浅”。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的那样:“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在很多学者看来,T V B垄断下的香港,无疑是后者。

  香港大学教授李欧梵认为香港大众媒体缺乏承担文化义务的责任感。他认为,香港的公共文化,其实就是一种大众文化,它的作用,“是将大众集体无意识深处的渴望、需要、焦虑、困惑、梦想加以投射实现,利用此形式来形塑目前大众所关怀的日常生活,并以此种方式表现出集体的分享,以及对于文化任务的承担”。香港资深媒体人吴志森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娱乐选项并不丰富的时候,很多人下班之后赶着回家看T V B电视剧的大结局,整条街是没有人的,万人空巷,大家陷入集体无意识的巢窠。”香港资深传媒工作者萧若元曾在节目中怒斥T V B:“无线三十年的剧集来来回回就是三种类型,一种是男女情感纠葛,一种是争夺财产,第三种就是家庭矛盾,如果有人说无线还有第四种剧集类型,我就不姓萧!”香港民间智库R oundtable理事会副主席黄培烽也指出:“T V B在黄金时间不停播放电视剧或相似的娱乐节目,而这些剧集和娱乐节目都是重复或反智的。”香港人网讨论区有一个“反TV B霸权”版,版主sparkfit直言“香港人是由TV B教坏的”。占用了公共资源的TV B非但没有提供“公共性”,在一台独大的局面下,还加强了这种“公共性”的缺失,TV B上演的正是波兹曼所说的那出“滑稽戏”。

  4反智的电视看多了,思考模式也会单一化

  节目类型单一、台词低幼、价值观低幼,均构成了学者们批判TVB的有力缘由。他们认为,电视平台的文化指数若要达标,就必须重拾“社会教化”的功能,对受众的价值观和意识进行引导和重塑。

  文化杂志《瞄》(M use)主编、香港专栏作家林沛理认为电视是一种酷似香烟的“成瘾性产品”,长期沉迷电视节目除了要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外,还会影响个人的社交、活动能力以及对文化的鉴赏和辨识力。而T V B的节目就像“老大哥”一样照顾好每一个“成瘾”观众的脑袋。吴志森则认为,TV B节目跟香港的生活是脱节的,近十几年的香港处在一个生活得不很开心的年代,“每天面对很多不确定的东西,工作、收入、楼房等。如果每天想这些问题,就会变得愤怒,对政府不满,就会想着如何反抗。但T V B剧集的存在让他们没有时间去思索自己的处境,看完之后好好睡觉就是了。电视剧完全与现实脱离,这就是TV B剧集最大的恶果。”

  当香港观众懒洋洋地沉浸在T V B剧集所带来的快慰中时,庸俗化、低级趣味便悄然滋生。“如果有一百万的观众看了这种反智、逻辑不通的电视剧,茶余饭后谈的东西都是这些的话,难免会造成思考模式的单一化。”在这点上,吴志森的意见和陶杰是不谋而合的,“有怎样的观众就会有怎样的电视,因为TVB的电视剧不论拍得怎样差劲,也拥有所谓最低收视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近年TV B剧集创作意念越来越乏善可陈,制作越来越马虎。电视观众在一元化剧集日积月累的支配和限制下,品味也被彻底磨平和庸俗化”。T V B剧集和痴迷于此的观众,画地为牢地在“庸俗”“无厘头”的字眼下自high.

  “我们读报、看电视,不只是为了获取有用的信息,也是为了要得到理解这个世界的角度和视野;不只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要知道事情为什么发生和有什么意义。我们要通过媒体信息的自由传播和表达意见来进行民主参与实现自我,进一步建立个人的自主和尊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塑造和巩固自己的价值系统。”林沛理总结道。

  5竞争 反霸权组织也未必能成功“反垄断”

  香港人对T V B的文化垄断是否察觉?痛恶地产霸权的香港人,是否也会对文化霸权进行抵抗?“反对T V B的人都是不看T V B的,而看T V B的人都是不反对的。”陶杰一语中的,“中国人都是这样,对低层次的利益非常敏感,但是对高层次的比如精神文化价值,一般人都不懂。”或许,“地产霸权”之所以触动香港人敏感的神经,大抵是因为民众切身利益的损失显而易见,但对于“文化霸权”,有些观众甚至可能完全没意识到。他们在时政、经济、房产等多个领域呼吁个体诉求,频频抵制垄断,却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也正在遭遇潜移默化的“垄断”,而把这层“垄断”归咎于他们所钟爱的TV B肥皂剧、TV B桥段,他们甚至会觉得莫名其妙。

  但也有觉悟者走上台前,扛起“反对TV B”的大旗。社交网站Facebook上有一个“反TVB大联盟”,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有1782个成员。由年轻人组成的“香港投诉合唱团”创作的歌词,反映观众不再被动接受资讯:“CCTV B最快最新,事事旦旦无法过问,报导欠缺公理,当我系傻要我睇,连篇大话吓死你。”

  这类虚拟组织的“反抗”或许有些调侃、戏谑的意味,若要真正改变“一家独大”的局面,或许应从电视市场、电视行业规范的层面入手。去年8月,香港独立智库社区发展动力培育(CD I)发布《香港广播业的困局与未来发展的路向》,该报告给出了包括“维持广播业的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开放媒体市场,以公众利益为依归”、“制播分家,要求外判部分节目制”等在内的九条建议。而萧若元则在《萧若元给全港市民及立法会议员的公开信》中给出了四点建议,包括电视台不准拥有长约艺员、制播分家、均衡节目、频谱拍卖。

  如何打破T V B一台独大的局面,很多人会自然地将宝押在“竞争”上。不过,“竞争”也未必是消解电视文化垄断的最佳良药。黄培烽指出:“创意并不仅仅能透过竞争来解决的。例如,亚视偶有具创意而受观迎的节目(例如《今日睇真D》、《寻找他乡的故事》),TV B便会制作相似的节目。由于TV B拥有惯性收视,当两个电视台有相似节目时,观众慢慢便会看TV B,而对手的节目则因为观众流失而告终。”

  《信报》专栏作家占飛则表示,港人很迷信竞争,仿佛有竞争就一定有进步,其实不然。“多了两份免费报章,各免费报纸的水平就提高了吗?香港由只得两间大学,到今天有八间,大学的教学水平、大学生的质素提高了吗?若然新的免费电视台只是行同样的制度,只是制作更贵的电视剧去竞争,这样的竞争怎会是良性竞争?”

  “只有越多人反T V B才会改善自己的态度,否则我们今后也只可以活在有电视机但不想看电视的日子。”正如Facebook“反T V B大联盟”的宣言一样,林沛理认为只有观众的“揭竿起义”才能彻底改变TV B独霸的局面。

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nt/2011-11/14/content_33129057.htm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轉載:不講政治,反而是最大的政治

陶傑的評論風格嬉笑怒罵,有時嫌略尖刻,但也頗有佳論;其在小報的評論開的玩笑太過分,買讀者一笑而已,但偶爾靈光一閃,倒也有精采見解。如下文指的區議會選舉「非政治化就是最大的政治」。

爽報 - 香港版  (發行量 / 接觸人次: 900,000) 2011-11-14
標示關鍵字
字數: 458 字
 跳至同頁之其它標題
區議會工作宜少講政治   

區議會選舉失利,泛民爭執不休。民主黨公民黨宣稱與「人民力量」割蓆,高調宣佈,但求短期止血。

泛民既稱「泛」,本來並非同蓆共寢,不過是同一屋簷下同居。說是「割蓆」,已嫌以前關係太密切,不如講「分居」更恰當。

區選之敗,是因為泛民遭「票債票償」的綁架。區議會本來不同立法會,注重「地區工作」,尤其人口密集貧困、平均年齡老化的地區,選民對普選之爭、「五區公投」之類問題並無太大興趣,修路通渠、濟貧助苦,不講政治,反而是最大的政治。

建制派八年來沉默深耕,以「為人民服務」的實惠來爭取選票,而不是在區議會選舉的層次大罵泛民「反中亂港」。泛民不知道親中建制派在區議會層面的「非政治化」,就是最大的政治,這一點吸收了泰國他信政府的經驗,反而是中方逐漸進入「民主選舉」的心態調整,可視為成熟與進步。泛民近年陷入分裂內鬨,地區街坊工作做得不足,再以「票債票償」的口號,把自己的內鬥,延伸到區議會選舉,令人困惑而厭煩,這才是區選失利的深層原因,若不認清這一點,區議會少講政治,多貢獻服務,尤其是貧窮、人口老化密集的地區,有望收復失地。

陶傑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區議會選舉結果(南區)

黃竹坑選區:

D15

黃竹坑

1

徐遠華

2344*

2

袁志光

1752



如有興趣,大家可參考上屆及上兩次立法會的相關得票:

http://blog.yahoo.com/our-wch/blog/search?p=%E5%BE%97%E7%A5%A8 

其他細區詳見下。 

區議會選舉結果
南區


選區號碼

選區

候選人編號

候選人姓名

所得票數

D01

香港仔

*

黃靈新

自動當選

D02

鴨脷洲邨

*

林玉珍

自動當選

D03

鴨脷洲北

1

張永豪

841

2

張錫容

1527*

D04

利東一

1

區諾軒

2148*

2

陳封華

129

3

張少強

2029

D05

利東二

1

盧中文

92

2

黃志毅

1995

3

羅健熙

2346*

D06

海怡東

1

郭榮鏗

1161

2

林啟暉

2275*

D07

海怡西

1

馮煒光

1906*

2

林雨陽

182

3

施俊輝

1894

4

季詩傑

42

D08

華貴

1

麥謝巧玲

2611*

2

楊小壁

2460

D09

華富一

1

黎熙琳

1204

2

黃榮烈

69

3

歐立成

1723*

D10

華富二

1

黃才立

1811

2

柴文瀚

2234*

D11

薄扶林

1

嚴建平

805

2

司馬文

1445*

D12

置富

*

朱慶虹

自動當選

D13

田灣

*

陳富明

自動當選

D14

石漁

1

文豪強

1380

2

朱立威

3001*

D15

黃竹坑

1

徐遠華

2344*

2

袁志光

1752

D16

海灣

1

馮仕耕

970*

2

黎廣德

309

D17

赤柱及石澳

1

王錦泉

1547

2

李佩英
(陳李佩英)

1689*

* 當選

** 候選人依據以抽籤方式決定的選舉結果當選。


八十後區議員衝破半百 留新人區議會勢須改革

民主黨南區團隊七子連環中了五個,成績不錯,利東二子近日更是傳媒焦點。這屆區議會多了年輕議員,至於會否或如何改革區議會,坦白說我一向悲觀:政府不會因此有什麼改革大動作。

說到區議員不甘成為街坊保長,而四年下來我似乎掉進了這個發展陷井,想到上屆選舉後寫的一篇網誌:
http://blog.yahoo.com/our-wch/articles/64028

信報財經新聞 
A15  |   獨眼新聞  |   獨眼新聞  |   By 紀曉風
2011-11-10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八十後區議員衝破半百 留新人區議會勢須改革

初生之犢不畏虎,可謂今屆區選另一寫照。

最經典一戰,莫過於泛民新界西雙煞,民主黨李永達和職工盟李卓人,一同敗於年輕「建制雙花」,民建聯32 歲的朱麗玲及工聯會的27 歲「小花」劉桂容,甚至把公民黨陳淑莊趕落山頂的陳浩濂,其實也只是30 出頭而已。

今屆當選的八十後區議員,人數激增10 人,建制派和泛民基本上各佔一半。


有學者分析就指,八十後新晉區議員現時年紀尚輕,區議員的任務和待遇尚能令他們安於工作,但到從政一段日子,由於區議員管轄範圍小,工資也見「under- paid」,如不改革區議會,恐難吸引這批政治人才留下。


如果以為只是建制派的青年軍打出漂亮一仗,那是大錯特錯,泛民青年軍一樣打贏很多精采選戰;民協的黃志勇在荔枝角南,以近八成得票率,力拒民建聯對手挑戰;新民盟的丘文俊以200 多票擊敗沙田「地膽」公民力量候選人、已在乙明邨當16 年的現任區議員林康華,還有民主黨年輕的南區團隊,不但守住華富、黃竹坑等舊區,更憑老紀昨天提及的利東「乳鴿雙星」羅健熙及區諾軒,一舉「攻陷」利東邨,令民主黨在南區區議會議席,由三席增長至五席。


事實上,今屆不少政黨都以年輕新人落區經營,以首次參選的新民黨為例,12 名參選者中,有6名是八十後,即今年31 歲以下的青年人,最終有三人當選,合計空降成功的田二少,令這個新興政黨取得四席。總計全部51 名八十後區議員,民建聯人數最多達15人,民主黨也有11 人(日前指30 歲以下的區議員有9 人,但其實最年長的八十後,今年已31歲)!另外,今年有20 人當選的工聯會,也有9名新晉議員屬八十後,看來傳統老牌工會,也要以青年從政者省靚招牌。


工聯會也靠年輕人不過,年輕也不是選票保證;以社民連為例,他們派出的27 名候選人,大部分都是20 出頭的年輕人,例如打正以左翼青年出戰的鄧美晶、曾手執粟米斑塊飯質問特首的黃浩銘等,但結果仍是全軍覆沒。年輕參選者究竟在區選中有何優勢?為民主黨拿下利東議席的羅健熙坦言,居民期望能常常見到區議員,所以全職服務社區幾乎是必然要求,而年輕人剛剛畢業後,加入政黨,全職做社區工作,幾乎是最好不過的安排;加上區議會內不少議席仍是由連任多年的、已上年紀的長者把持,剛畢業、對社會有抱負,又有較高學歷的青年,幾乎是取代年長「地保式」區議員的最佳選擇;以羅健熙和黨友區諾軒為例,兩名小夥子拿下的利東議席,此前為分別是56 歲及59 歲的街坊派議員。


近年區議會確實有呈年輕化迹象, 去屆即07 年區議會選舉,當屆30 歲以下的當選者只有41 人, 佔全港412 個議席9.95% ;但今屆當選人數升至51 人,突破半百大關,佔全港議席12.38%;如果計及34 歲至32 歲的「三十出頭」精英,整個區議會的年輕議員達16.5%,幾乎每六個區議員,便有一名區議會新星。


但正如公民黨主席梁家傑日前所指, 「要找個年輕專業人士落區,每日花10 至12 小時,花了他最璀璨的10 年去做, 我作為一個資深大律師,我也覺得說不過去」,此句聽上去令人覺得公民黨看似十份傲慢,但平情而論卻是事實。如羅健熙般其實是個註冊社工,如果不走從政路線,以一畢業即入行做社工計,收入肯定較他過去當社區主任多。


羅健熙笑言,揀選從政路,本來不應計較,但他眼中也看到現實,「現在20 多歲梗係無問題,但去到下屆,我便31 歲,如果都選不到,必須考慮前途、生活,即使我繼續做地區工作,也不可能全職」。上屆僅僅落敗的他,早預了要多四年才能贏得議席,但他也坦言如果今屆選不到,好大機會便要向現實低頭。毫無疑問,隨着青年成長及議政能力提升,年輕區議員只會繼續有多無少,但他們如何堅持,以至出路問題,卻教人相當頭痛。


2000 年前,這個問題並不太難,皆因有兩個市政局。市政局議員薪津不低,大約有5 萬多元,而且市政局也有行政權力,儼如半地方議會,更加能協助居民處理市政及文康問題。例如現任立法會議員李華明,他於85 年便以30歲之齡成為觀塘區議員,再於91年成為市政局議員,同年再成為立法局議員至今,政治生涯「平步青雲」,現已踏入第26 個年頭。


老紀請教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他坦言在未有年輕人勝出率數據時,難言年輕是否選民投票一項考慮,他認為地區業績、財政資源、鐵票及醜聞等因素,才是區選勝負關鍵。不過,他承認年輕人當選人數上升,而他們的出路及政治前途並不容易。成名坦言如政府無意恢復三級議會,但仍有心發展香港民主,長遠而言必須兌現殺局時承諾,改革區議會,如把十八區化成全港五大區,賦予處理市政或文康服務權力;而當這類區議員負責工作較繁重時,亦可增加區議員薪津,令他們不再是只管幾條街的街坊保長。


4S明開售蘋果店外人龍被清場全城矚目的蘋果iPhone 4S 在網上已開售,至於位於中環國金中心商場的蘋果旗艦店,就會在本周五早上正式開賣, iPhone 炒機風氣盛,吸引不少人由前日起,已在商場外的行人天橋排隊,至昨午排隊市民一度增至300 多人。一如老紀以前預料,蘋果只要有旗艦店,必引來排隊黨搞亂檔,昨天便發生多次因爭位及打尖而引起的糾紛,須由警方介入調解。由於人數太多令通道受阻影響市民,警方與蘋果專門店負責人商量後,在晚上決定清場,要求在場排隊人士先行離開,稍後才再作等候購買的安排。


中學生反對婚外情是課外活動疑似下任特首候選人唐英年早前坦承自己曾有婚外情,更以感情缺失作修飾,有城中富豪事後就以「課外活動」比喻此出軌行為;有機構早前就以問卷訪問約2500 名中學生,了解他們對婚外情被喻為「課外活動」的言論的看法,結果七成半人反對有關言論,逾八成人更不認同已婚人士可任意風流,罔顧婚姻誓盟,似乎學生道德標準較大人高,更恐怕是大人會教壞細路。事實上,如果讓這些學生有得選特首,唐唐選情隨時凍過水,因為有一半受訪學生表示,在已婚的候選人中,會選擇沒婚外情人士為特首人選;負責調查的機構直言,對社會賢達為選舉扭曲家庭價值觀感遺憾。


金針集


人民力量成功藉區選為立會「落釘」都說人民力量「票債票償」運動失敗,就連「隱形主席」黃毓民都承認效果未如理想,若再加上派出62 人參選區議會,結果只得一人當選這個數字來看,被謔稱為「拳頭力量」的人民力量,其慘烈程度,可謂僅次於全軍覆沒的「野民連」(社民連)。這固然是事實,但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考量,那就是為明年的立法會選舉「落釘」。這方面,拳頭力量收穫甚豐。


黃毓民在日前的人民力量記招上表示,明年立法會選舉,九西和新西兩區,分別有他和陳偉業坐鎮,應該不成問題。直覺上,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會同意黃毓民的說法,而筆者翻查資料,則發現人民力量派了19 人在九龍西出選,平均取得11.


17%的選票,其中黃毓民的老巢九龍城,得票率更高達13.06%。以這個比率,明年立法會九龍西分區直選,即使沒有增加議席(即維持5 席),黃毓民肯定可以穩奪一席。


陳偉業的新西方面,人民力量派了23 人出選,平均取得14.35%的選票,其中陳偉業的「革命根據地」荃灣,得票率更高達19.9%,加上明年立法會新界西分區直選議席更由8 席增至9 席,陳偉業可謂想輸都難。


香港島方面,人民力量派了10 人出選,平均只取得4.82%的選票,即使明年立法會香港島分區直選議席由6 席增至7 席,也無法如願,事關最少都要有7%選票(約25000 票)也。這方面, 「落釘」就正好發揮到指標作用。


筆者翻查資料,人民力量候選人在中西區的得票率最高,達6.3%,其中西營盤小區有6.81%,上環小區更高達10.27% 。至於灣仔區, 得票率也有5.45%,可以加把勁。換言之,明年立法會香港島分區直選,人民力量可能會駐重兵於中西區,其次是灣仔區,這才有望奪得一席。


至於九東及新東兩區,人民力量只分別派了3 人及7 人出戰,佔那兩區的總選區數目比例實在太小,以至個別候選人的得票比率只要稍為高少許,即會扯高該立法會直選區的估計總得票比率,實在不夠科學。不過,也仍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大家姑妄聽之可矣。


人民力量在九東的得票率有7.79%,由於明年立法會九龍東分區直選議席,將會由4 席增至5 席,敬陪末席者大約只須得到10%選票即可,人民力量離此不遠,可謂有力一拚。


最後說到新界東,人民力量的得票率達10.53%。基於明年立法會新界東分區直選議席,將會由7 席大幅增加至9 席,最後一席大約只須取得6%的選票即可,人民力量的情況可謂十分樂觀(2008 年立法會新東直選,最後一席〔即第7 席〕由劉慧卿奪得,其得票率只有9.2%)。


如此看來,明年立法會分區直選,人民力量應可「坐三望五」,若社民連梁國雄和陶君行都順利當選,激進勢力就多達5 至7 人,絕對可以衝擊到立法會的運作及生態。


一句到尾


全球經濟烏雲密布,身在北京參與會議的IMF 總裁拉加德就向中美「喊話」,同時呼籲世界各國團結一致抵禦經濟成長遭遇的威脅, 「現在全球聯繫性愈來愈強,沒有一個國家或區域可以獨來獨往。」拉加德又強調,全球需要的是能夠創造就業的經濟成長,否則未來可能陷入「不確定性增加、金融動盪、全球需求崩潰」等的惡性循環,全球可能因而面臨「低成長、高失業」的日子,經濟隨時會停滯長達十年(decade)之久。


修橋補路積功德


明明說洪水漸退,但偏偏全國仍滿是水淹蹤影;明明說災情受控,難為數之不盡的泰人仍要活在水中;當洪水近日湧至泰國首相英祿位於曼谷的官邸,水災已不單毀壞家園,更同時令災民受細菌感染,截至周三,已有最少兩人死於「鼠尿病」,而腹瀉、皮膚病與呼吸道疾病的案例更每日比拚攀升。


為全力對抗洪災,英祿宣布缺席亞太經合論壇峰會,但儘管如此,她也直言沒把握肯定國家抗災的步伐,與其望天打卦,或等政府打救,倒不如自己出手,有僧人就頻頻出動,為村民修橋補路,務求能讓那條臨時小橋捱多一時得一時。(法新社圖片)

。。。。。。

俄勒岡州率先用iPad選議員防種票最初泛民提出搞個特首初選,來自資訊科技界的民主黨成員單仲偕就建議由學生在港鐵站利用iPad 叫市民參與投票,不少人批評「單雞」不切實際或純粹想搞噱頭,但其實未必,反而隨時是因為泛民較政府更超前,內地及政制事務局亦可能要派員向泛民取經。


利用iPad 來投票,原來已再非空談,因為美國俄勒岡州明年舉行的眾議員補選,就真的會動用iPad 來協助行動不便人士及長者進行投票。由於俄勒岡州華裔眾議員吳振偉捲入性醜聞而辭職,真正民主的國度不設荒謬的替補機制,故此要進行補選,俄勒岡州政府在得到蘋果贊助五部iPad 的情況下,將試驗用iPad 替行動不便人士和長者投票。


其實,過往州政府選舉官員要帶兩大箱投票機替這些人收集選票,過程相當麻煩,美國重視民主及公平選舉,又不會用旅遊巴把長者載去票站並指導他們投票,iPad 於是便能發揮作用,在新iPad 投票系統下,選民只要在iPad 熒幕上選出自己心水候選人,然後再利用藍芽設備連接選舉官帶備的流動打印機打印選票,之後選票便當郵寄選票處理。如果有關計劃成功,將有可能在全俄勒岡州推行。


事實上,以iPad 投票的最大好處是操作簡單,由於字體大小容易調校,對視障人士或視力退化的長者,都可以很清楚看到選票上的文字及內容以作出決定,既不用為視障人士或長者特製選票,亦減少他們要依賴身邊人代讀選票內容及填劃選票的情況。須知道,那些最愛心爆棚幫長者的所謂熱心人士,本來就是個別政黨的義工或支持者,會如何指導投票實可想而知。


泛民今次罕有地有先見之明, 研究用iPad 來投票,本來只可能想更潮,哪知竟為對付引導投票這問題找到新出路。話時話,特首本人正是iPad 的超級擁躉,既然如此,更應積極推動iPad 投票,因為當中的微言大義都盡在不言中。


「偽冒」記協組織網站連結文大商剛結束的區選,有政黨直言選情被北京操控,有雜誌又圖文並茂報道有選民從內地乘安排的旅遊巴來港投票,惹來內地干預香港疑雲。一片全港染紅的陰霾籠罩下,有行家就報料,指代表香港傳媒工作者的機構香港記者協會,竟出現懷疑「偽冒」網站,該個同樣自稱為「香港記者協會」的組織,網站內當眼處更展示特區區徽,令人隨時誤以為記協成了官方機構。

......

老紀未敢自詡語文水平出眾,但如此狗屁不通的中英文,實影衰一眾在香港這國際都會當新聞工作者的行家。

紀曉風keyman@hkej.com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舊廠廈 新發現

黃竹坑工廠區內有新天地,早前已有不少報章傳媒報導。見:http://blog.yahoo.com/our-wch/articles/66036/category/%E8%A6%8F%E5%8A%83%3A+%E6%88%91%E5%80%91%E7%9A%84%E9%BB%83%E7%AB%B9%E5%9D%91+Our+WCH%3A+Planning

忽然一周近期又有專輯報導,大家有時間可看看:






忽然一周 
SW107-113  |   fresh
2011-11-04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舊廠廈 新發現

兩年前,政府說要活化舊廠廈,可是至今一如其他政策,只管空談。

各區的廠廈之內,早已充斥波鞋、食品、文具等店舖,但價錢只較旺區便宜一點點,不值得為省下那十數塊錢而長途跋涉。


可幸最近多了生活雜貨店進駐,個性獨特,還有很多獨家貨品。


這些店子並非座落在偏遠的地區,但廠廈的外牆從來分不清你我他,還是要依賴Google Maps引路。沒華麗的裝潢,沒冷凍的空調,打開那生銹破落的手動升降機大門,卻像進入另一個世界,簡約溫暖的感覺,跟灰沉的舊廠廈形成強烈對比。


各店風格不盡相同,卻有同一共通點,他們開店並非為尋「金」,而是來尋「夢」。


至於我,目標明確,全心全意尋「寶」去。


【彩色童年夢】


從前在黃竹坑工作,每天面對密集的廠廈,侷促煩悶。轉工後鮮有踏足,南區只會到海怡工貿的Lane Crawford、Joyce等Outlet血拼,而海洋公園不屬於我這年紀的玩意,該區也找不到非去不可的食店,不過今後會因Mirth而破例。


第一次踏進Mirth,梯間暗角貼上彩色的字母招牌,頗吸引的前奏,再步入5千呎的空間,驚喜無限,眼簾盡是鮮艷可愛的顏色,就像進入兒童樂園。兩位老闆,來自澳紐的Alex和Kylie,本業是童裝設計師,十二年前來港工作,生兒育女後落地生根。工作坊在黃竹坑,有感香港只有大型商場,實在太悶蛋,剛巧同區廠廈有空置單位,於是便開設Mirth。


小朋友的夢境,總是色彩繽紛,而Mirth每一個角落都是不同顏色,貨品種類繁多,由家品到文具以至繪本包羅萬有,價值由$3的(襟章)到$4,900的(坐椅),「Mirth是歡樂的意思,我們沒有刻意引入色彩豐富的東西,不過colourful的確令人感覺開心。入貨沒特定的準則,都是旅行或tradeshow時遇到合適的,待我們真正用過又喜歡便會訂來試試。幸好這裏地方夠大,即使每星期有新貨返,也可讓我們盡情擺放,不覺擠迫。」雖然她們說沒風格,但一望而知,可愛童真正是Mirth的特色。彩色充滿感染力,讓人開懷。Alex叫我有空隨時可上來喝杯咖啡,快樂就是如此簡單,從來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顧客意見Hei(廣告美術)


「工作關係常來這裏找道具,鮮艷奪目的色彩很適合女生和小朋友,隨便逛逛也心情大好。」


Mirth


黃竹坑
業勤街23號標達中心M樓 2553 9811營業時間:10am-6pm(星期一至日)


【堅守實驗夢】


在九龍灣廠廈區中數月前低調開業的LAB,真的是一所laboratory (實驗室),品牌冷門,但設計古靈精怪得來又平易近人。LAB老闆Ambrose是80後,「我原本是跑娛樂新聞的cameraman,但師傅教落這行業沒前景,玩夠便要想將來,工作三年後向外闖。


一向喜歡儲東西,將興趣變成事業是很多人的夢想,慶幸可夢想成真,即使一腳踢也不覺辛苦。這裏租金雖平,但未達收支平衡,現在沒想那麼多,一講到錢很易迷失,保持個人style更重要。曾請人派傳單,可是上來的人以為這裏開倉散貨,還是靠facebook作宣傳平台,而附近多production house,有不少designer來捧場。」


除了Ambrose愛收集的vintage玩意外,主要是從雜誌和blog中揀貨源,以handmade的手作仔為主,範圍覆蓋英美以至俄羅斯等地。Ambrose入貨夠狠,在港零知名度的藝術家貨品也夠膽大量訂貨,可見這年輕人對自己的眼光充滿自信之餘,支持環保再造和公平貿易的貨品也顯示態度,誰說新一代沒主見沒理想?


顧客意見Karen(OL)


「今次是第三次來,在附近工作趁lunch time有剩餘時間上來逛逛。一向喜歡vintage的東西,這裏有很多外面找不到的貨品,價錢跟上網買相差無幾,良心價要支持。」


LAB


九龍灣常悅道19號福康工業大廈307室 2756 8111營業時間:11am-7:30pm(星期一至五)、11am-5pm(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尋人尋根夢】


觀塘是廠廈變身的重要據點,在這區的廠廈,我到過葛民輝的4A買cap帽、Hidden Agenda欣賞Indie音樂會……最近還多了一個新蒲點ZIXAG,不過這裏並非ZIXAG的起點,因為他們早已登陸上海和北京,這次回流香港,就是想將更多本地設計師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ZIXAG是Kent跟拍檔Julian去年在上海潮流地帶田子坊成立,「我們是做廠出身,發現不少出色本地設計未能衝出海外,覺得可惜,於是便大膽嘗試到國內開店,反應很好,再進駐北京,同樣有成績,打好基礎後覺得是時候回歸香港。選擇觀塘因為較平,也跟商場地舖客路不同,是非一般的消費者。我們作為中間人的角色,只做生產而不做零售的話,未必真正了解到顧客對貨品需求和意見,同時將他們作品放到G.O.D、Homeless等大舖,也有助推廣。」不過,ZIXAG給我的感覺始終像showroom多於shop。


「只要是好的contempory design,我們也有興趣。」ZIXAG的理念不是純粹講求good looking,而是沒多餘花巧的設計,一切以人為本,吸納的本地薑如SO SOAP !、Handsome Bags都是設計簡約同時兼顧環保理念的品牌。而ZIXAG自家跟Michael Young和劉小康等著名設計師合作也是同一方向,還從西班牙、荷蘭引入產品。他們不斷尋人,渴望發掘好設計,不過根還是在香港,全力支持本地創作,希望可以帶到日本和韓國,把夢延續下去。


荷蘭Flux Chair引用摺紙概念,一塊塑膠板變成流線型座椅,共有8種顏色,10秒內完成變身,適合香港家庭。椅$1,500、椅+坐墊$1,800(左圖)


顧客意見Ken(設計師)


「是朋友介紹上來的,見到很多特色又有創意的產品。想買Flux Chair,有designer chair味道又易收藏。」


顧客意見Linda(行政)


「用開SO SOAP!產品,上網見這裏有售賣點便上來購買,這地方不算難找,始終近地鐵站,夠方便。」


ZIXAG


觀塘巧明街116號萬年工業大廈5B室 2743 2511營業時間:12nn-7pm(星期一至五)、12nn-5pm(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