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無理當常理 「投訴之都」走火入魔?

香港政治近年有日趨民粹之勢,這篇經濟日報的評論所指出的無理投訴現象也是日益劣質化的政治文化現象之一。


無理當常理   「投訴之都」走火入魔?
經濟日報
 – 2012年10月23日星期二

經濟日報專訊】一名視障人士日前帶同導盲犬乘搭港鐵,卻被乘客投訴「看來不似視障人士」,港鐵站長查問後竟提出要他掛上寫明視障人士的名牌,事件在網上惹起爭議。一宗荒謬的投訴,令人反思現今的投訴文化是否已過火?

導盲犬風波 凸顯無同理心

香港導盲犬協會主席曾建平,上周六(20日)在facebook留言稱,日前與導盲犬Deanna到月台準備搭港鐵,有站長上前詢問Deanna是甚麼狗,當得知是導盲犬後,站長解釋,原來有乘客投訴他看來不似視障人士,站長要求他日後坐港鐵,戴上名牌顯示自己是視障人士。曾建平則回應指若站長願意戴上名牌顯示自己是男人,自己或會考慮這「特別」要求。

事件在網絡上流傳,引發網民熱議,當中不少替曾建平感不值,批評該港鐵站長處理手法「離譜」,不尊重視障人士,亦有人斥責事件中投訴的乘客欠缺同理心及尊重,「香港投訴文化深入民心,有理無理都嘈咗先。」

本港近年被稱為「投訴之都」,投訴風氣蔚然成風,遇上不合理作出投訴,冀可改善或取回公道,是文明社會理所當然的事,但問題是,投訴出發點是否有合理的理據?

企鵝館被指太凍 啼笑皆非

今年7月,海洋公園冰極天地開幕,有遊客竟向園方投訴企鵝館太凍,令人啼笑皆非,館內溫度調低至8至10度因這是企鵝生存的環境需要,連這也投訴?道理何在?惹起爭議的投訴,近年還有屋苑居民不滿雀鳥叫聲擾人清夢,投訴青蛙聲擾民、木棉樹花開花落是滋擾等(見表)。

社會進步,問責意識抬頭,加上投訴渠道增多,花費一、兩分鐘寫封電郵,已可完成投訴程序,投訴數字增加不難理解。

誠然,投訴是市民的基本權益,合理的投訴可推動社會進步、消除不公平及違規行為,例如市民向消委會投訴黑店不良銷售、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政府部門的效率問題等,不但為自己爭取權益,也可促使店舖或機構改善,令其他人也受惠。

但時至今日,香港人的投訴文化,滲入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且變得事事以自身權益出發,個人受到「怨屈」或「看不過眼」,事無大小「嘈咗先」,要找「代罪羔羊」。

申訴專員黎年便曾指,部分投訴人只是為啖氣。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心態,對社會又是否有益?

更甚是,連年幼小孩亦耳濡目染地成為「投訴專家」,有報道便指有幼稚園學生不滿老師要求放好書包而出言唬嚇:「我媽咪會投訴你!」

投訴固然有其用處,但須有的放矢,顧及有理有節,濫用投訴機制,只會浪費社會資源。

在擁抱投訴的權利時,也應顧及同理心及互相尊重,能否以更大包容來取代事事投訴?

今年6月,台灣亦有一宗導盲犬風波,一位盲人帶導盲犬搭巴士,一名同車婦人頻向司機投訴狗有臭味,司機一再解釋是導盲犬,但婦人仍叫囂,車內一位中學生看不過眼,發起車內乘客公投,結果乘客都認為導盲犬不臭。

婦人不甘心,再打電話至巴士公司投訴,但答覆是:不會懲罰司機,且要給予獎勵。

濫用機制洩憤 社會欠包容

不顧理節的投訴文化,只會扼殺社會的包容空間,「刁民」風氣固然不可長,但另一邊廂,處理投訴的機構亦應以客觀公正處理投訴,若遇到不合理投訴也為了「以和為貴」或免卻麻煩而給予方便或討好,變相助長無理投訴歪風。

蛙不准叫、鳥不可以鳴、視障人士要掛牌表明自己是視障人士,還有更荒謬的陸續有來嗎?


http://hk.news.yahoo.com/%E6%9E%97%E7%91%9E%E8%8A%AC%E5%8D%B3%E5%B8%82%E5%B0%8E%E8%88%AA-%E6%B4%BB%E6%B0%B4-%E6%B8%B8%E6%9B%B3-%E8%AD%89%E5%88%B8%E8%82%A1%E7%9C%8B%E9%AB%98-%E7%B6%AB-093100328--finance.html;_ylt=Aq_i7sjRcB.ESp.9NRhwF.u4Vsd_;_ylu=X3oDMTRka2M5bDlkBGNjb2RlA2N0LmMEbWl0A01vc3QgcG9wdWxhciA4dSBidXNpbmVzcwRwa2cDMDlmODJlNjMtNDY4Ny0zZTFlLTlhZGMtZmM0Y2NjYzFiODMyBHBvcwMxBHNlYwN0b3Bfc3RvcnkEdmVyAzM0YjdkZTMxLTFjOWItMTFlMi05YjVmLTFmNzY3YzM1MjJlOQ--;_ylg=X3oDMTM1NTB2NGNyBGludGwDaGsEbGFuZwN6aC1oYW50LWhrBHBzdGFpZAM3Y2Q3MjhmYS0yNDBhLTMyZGYtOTA4ZC1jYTkzNDYwMTdlZmIEcHN0Y2F0A.iyoee2k3zlnLDnlKIEcHQDc3RvcnlwYWdl;_ylv=3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TVB利君雅訪問無殼區議員

我辦事處被逼遷後,可能傳媒覺得有新聞價值,故雖然我辦事處約在半年前搬遷,但早前東方日報仍有興趣報導(見:http://blog.yahoo.com/our-wch/articles/800957/index),而且連TVB新聞部也認為值得報導,反映地產霸權日趨嚴重。

上周五TVB的利君雅小姐和我作了專訪,節目大約會在兩周後在「時事多面睇」播出。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又一山人個展:《爛尾》

黃竹坑又有藝術展了:我這個網誌看來應該為藝術展開個專欄。

文匯報
A30  |   副刊藝粹  |   視覺推介  |   2012-10-09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又一山人個展《爛尾》

「爛尾」原是上海話描述廢棄建築物的用語,但現已成為被廣泛使用的、形容因貪婪和無節制而導致淒淡收場的術語。《爛尾》的拍攝過程長達六年(2006年-2012年),由中國內地的主要城市開始,隨即擴展至亞洲其他城市包括台北、吉隆坡、曼谷及新加坡等。其中描述了一幕一幕過去十年、因泡沫經濟爆破被擱置的建築項目。作品不但展現出經濟蕭條的景像及其帶來的問題,更反映了人生不同層面的挫折。

時間:即日起至11月11日

地點:刺點畫廊(中環)及Blindspot Annex(黃竹坑

查詢:2517 6238


信報財經新聞
C06  |   副刊專欄  |   此時此刻  |   By 劉健威  |   2012-10-09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看攝影去

吃完午飯,一連看了兩個攝影展。其一是在太古坊的森山大道展覽。策劃、布置得很好的一個攝影展︱︱主題很集中,其一是花,各式各樣的花,在花圈上的,丟棄在垃圾桶的,開得至盛的玫瑰或向日葵、在女性裙子或乳罩上的……那些花,不是開到盡頭,就是已枯萎了,美麗與死亡,都在同一線上;至於穿在女性身上的,都不脫萎靡意味;全是黑白二色照片,放得很大,森山對生命的強烈感受,構成一種力量,重重的壓向觀眾,叫人有點透不過氣來。另一主題是自拍像,他把自己拍得很含蓄,沒有一張是看到完整面孔的,大部分是自己的影子,在汽車輪胎、在雜草叢中、在公路、在梯階上……的影子;或在玻璃上的投影,不小心可能還看不出來。無論影子或投影,都像魍魎或幽靈一般在一個環境中若隱若現,創造出超現實的意象來。他不是在拍自己,而是把自己化作演員,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氣氛。

整個場館都漆成黑色一片,最光亮的只有黑白二色照片,和主題配合緊密,是布置得十分精采的一個展覧。

跟着到黃竹坑Blindspot畫廊看又一山人的「爛尾」攝影展。

又一山人扛着8x10照相機到處拍了好幾十張爛尾樓照片,來訴說現代社會的荒誕。過去建屋自住,量力而為,規模又小,很少爛尾;但現在建築規模宏大,是投資,也是投機,同時又是虛榮的投射,待一旦發覺再建下去力有不逮,不免爛尾收場了。每幢爛尾樓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好像其中爛尾的,是個迪士尼式遊樂場,那是內地一個富人專為兒子而建,但工程還未完成,兒子卻遽然去世……攝影展真多,目下,在將軍澳還有個「世界新聞攝影展」呢。

劉健威

太陽報
E08  |   副刊  |   2012-10-13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廢棄國度

買樓最怕買到爛尾樓,付出部分金錢後,最終收唔到樓。藝術家又一山人留意到亞洲多個城市,受泡沫經濟爆破影響,出現多個被擱置的建築項目,爛尾樓隨處可見,便想到利用「爛尾」作主題,花長達6年時間,從內地、台北、吉隆坡、曼谷及新加坡等地,拍攝多幅爛尾樓相片。

又一山人最新展覽展出超過40張作品,作品中的故事融合紀實及編導式攝影,演員或鄰近的居民被放置於具超現實感的生活場景中,營造出世人被經濟衰退影響的沮喪氣氛,試圖重演我們已失去的幸福美好時光,讓人反思個人與建築物之間的關係;同時呈現民居的生活狀態,以及在這被廢棄的建築物裏預見一個可能的將來。

《爛尾》─又一山人個展

日期:即日至11月11日(11:00am-7:00pm)

地點:刺點畫廊(中環鴨巴甸街24至26號A)(星期二至六,公眾假期休息)、Blindspot Annex(香港仔黃竹坑道28號保濟工業大廈15樓)(星期四至日或預約,公眾假期休息)

查詢:2517 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