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跟進戴麟趾安老院重建噪音及灰塵

補回一份早前派發的地區單張。

早前我們收到不少關於南朗山道上的戴麟趾安老院重建的噪音投訴。 我們向院方跟進後,發現承辦商沒有嚴格跟從預防噪音與灰塵的措施而導致上述滋擾問題,院方指已督促承辦商必須依足程序展開工程。大家如仍受噪音和灰塵滋擾,歡迎與我們聯絡。

是次重建的背景可見我以前的跟進:
h ttp://blog.yahoo.com/our-wch/ articles/65615,及http://blog. yahoo.com/our-wch/articles/ 65616/index
 
 
由於安老院日久失修, 加上南區人口老化對安老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 社會福利署及南區區議會於2010年通過同意該安老院進行擴建, 由原來3層改建為9層, 而重建後照顧到的長者由167人增加至430人(詳可見議會文件:https://dl.dropbox.com/u/51974063/%E6%88%B4%E9%BA%9F%E8%B6%BE%E5%AE%89%E8%80%81%E9%99%A2%E9%87%8D%E5%BB%BA%E8%A8%88%E5%8A%83.pdf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港島夾屋居屋 爭相破頂



E26  |   置業安居  |   二手強盤  |   2012-06-23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港島夾屋居屋 爭相破頂

居屋樓王康山花園呎價突破八千五百元,帶挈港島區夾屋及居屋樓價水漲船高,樓價繼續喪升,其中赤柱、黃竹坑居屋及鴨脷洲夾屋連環破頂,呎價齊齊突破七千元關口。至於筲箕灣居屋綠表呎價亦破六千元新高位,認真誇張。

龍德苑 呎價首越七千

龍德苑是赤柱區內少有的居屋屋苑,鄰近不少價值不菲的豪宅物業,部分單位飽覽無敵赤柱灣海景,加上屋苑提供不足300方呎「迷你」單位,銀碼細,上車客毋須負擔太多,已可嘗進身豪宅區,與富豪為鄰。

代理指出,受市況帶動,屋苑近期錄破頂成交,屋苑B座高層21室,單位面積283方呎,最近以自由市場價售200萬元,呎價首度突破7,000元關口。同類單位成交追溯到三月份錄得的D座低層15室,呎價亦直逼7,000元。

悅海華庭呎售逾七千一

鴨脷洲夾屋悅海華庭亦錄創新高成交。代理表示,屋苑3座高層F室,單位面積703方呎,近期以500萬元售,呎價7,112元,打破何文田夾屋欣圖軒所保持的紀錄,成為首宗呎價突破七千元的夾屋成交。

雅濤閣自由價賣380萬

雅濤閣是黃竹坑居屋,臨海而建,與深灣遊艇會只有一街之隔,居住環境高尚。代理表示,屋苑1座高層E室,單位面積505方呎,近期以自由市場價380萬元售出,呎價高見7,525元,創屋苑新高。

愛蝶灣綠表價新指標

愛蝶灣是筲箕灣較新居屋,本月打破悶局錄首宗成交即破頂。代理指出,屋苑7座中層A室,單位面積693方呎,享海景,日前以綠表價421.8萬元售出,呎價6,087元,創本港居屋綠表價新指標。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通識:私家醫院地皮公開招標

私家醫院地皮公開招標成了通識題目,不知同學會如何解讀。偶爾會有中學乃至大學的學生找我訪問,協助其做專題報告,但印象中大多是關於南區地鐵及黃竹坑重建的主題,至今還沒有同學就私家醫院地皮招標一事訪問過我,不知會否因為黃竹坑私家醫院地皮不是位於黃竹坑選區有關(按選區劃分,其屬於海灣區)。

文匯報
A23  |   文匯教育通識博客  |   讀新聞學通識 系列二之一  |   2012-06-04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深讀醫改新聞 發掘「要害問題」

讀新聞學通識系列二之一

預告:「讀新聞學通識系列二之二」將於下周一(11/6)刊登。

羅列重點

新聞報道是通識最常用的學與教素材,但若要透過閱讀新聞素材,從而提升「通識能力」則沒有捷徑可走,必須經過「深度閱讀」的洗禮。眾所周知,本港新聞受篇幅所限,報道的內容只會包含必須的要點,連基本的訊息內容亦常要捨棄,更別苛求能整理出事件的來龍去脈。因此,若要閱報具深度,必須一路閱讀,一路要懂得發掘問題;從而帶著問題來閱讀,有需要時作延伸閱讀和探究。換句話說,在通識的學習中,能提出對新聞事件的要害問題,較諸在科目「摘星」更難能可貴。在本文的下半部分,將引用本港「醫療改革」的一則新聞作例,說明可如何進行「深度閱讀」。

■嘉賓作者:鍾文堅 資深通識教師、學校通識教育顧問

善用有限材料 「磨兩刀」取核心

一般而言,通識卷題目內所包含的文字材料字數較少,通常不超過400字,有些甚或不足200字。拿著十分「有限」的材料,如何才能答上高要求的題目呢?這確實是有點讓高中同學有「巧婦無米炊」的為難。

仔細審題 掌握概念

要應對要求,必須先練好「兩把刀」。第一把是仔細閱讀題目後,能夠掌握題目的相關概念,並運用於答題之內;這樣,才能避免流於泛泛而論,即口語的「吹水」、「老作」。第二把刀是能從題目的簡略資料中,整理出主要的議題,並能就有關議題梳理出其「來龍去脈」。磨利這兩把刀,答題時就可事半功倍,無往而不利。

梳理背景 發掘議題

通識科包含六大範疇,涉及的議題由個人到社會再廣及全球,可謂無所不包。面對數量龐大的議題,就算要掌握梗概,最少也得花上十年八載的工夫。再加上時事議題日新月異,且不斷演變發展,剛稍覺弄出點頭緒,再看就已經「變臉」了。在追逐新聞議題的經歷裡,常有事倍功半,找不到著力處之嘆。

上面提出要鍛煉好的第二把刀,正正是針對以上難題的有效方法;其實,這把刀就是平常所指的時事觸覺、社會意識(Social sense)。要磨利這把刀,只有透過留意熱門時事素材,並不斷作「深度閱讀」來提升有關能力。

資料一:《兩私家醫院地招標 半數床位服務港人》

特區政府昨天起就兩幅私家醫院地皮招標,邀請香港及海外機構競投,截止投標日期為今年7月27日。得標者並非價高者得,評分中服務承諾佔70%。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表示,在招標文件中,會要求投標者承諾最少提供300張床位,要有一半用作服務香港居民,而用於產科服務的病床則不可多於20%;標書中亦清楚列明,政府有權要求沒履行服務承諾的營運者立即糾正或作賠償。

公開招標的兩幅土地分別位於黃竹坑(面積約27,500平方米)及大埔(面積約54,851平方米)。食物及衛生局發言人昨日指出,在招標土地發展的醫院附加了一系列特別要求,涵蓋土地用途限制、新醫院投入服務的時間、病床數目、服務範疇、收費透明度,以及服務水平等多個層面。

■節錄自2012年4月14日《文匯報》

先初步閱讀 作思考起步

對不太熟悉以上議題者而言,看一遍新聞後,大抵得到的是事件的主要資料,如主旨是「兩幅私家醫院地皮公開招標」,然後是地皮的所在「地區」、「面積」,還有就是招標的「附加要求」等;透過初步的閱讀,可輕易獲得這些資料。不過,這樣並不算是「深度閱讀」。

多設問題 再覓答案

要作「深度閱讀」,當然要先作初步閱讀,再根據掌握的基本資料作思考的起步點,要多問些「為甚麼」的問題,就如上例:

1. 政府為甚麼會推出私家醫院地皮作公開招標呢?

2. 為甚麼地皮的公開招標,需要附加一系列特別要求呢?

3. 既然是私營醫院,應按市場規律營辦,當局為甚麼放下價高者得原則,卻更看重服務承諾(佔70%)呢?

這些問題,在提供的新聞材料中,通常找不到答案,要作進一步的延伸閱讀和資料搜集,才有機會得以解答。再者,儘管找到補充材料,未必可全部找到答案,甚或找到的亦非確切的答案。不過,這並不重要,因為「深度閱讀」已經在「提問」及「尋覓答案」的探究過程中自然出現了。

要嘗試解答這些相關連的「為甚麼」問題,當然不能只問了問題就算,還要試著作進一步的思考和聯想,在有需要時搜尋更多有助解答這些問題的資料。當嘗試在網上搜尋,鍵入「發展私營醫院」的關鍵詞時,很容易便找到一份當局提供給立法會的資料文件:《就發展私營醫院土地招標》,透過閱讀這份材料,有助解答上面提出的問題。

資料二:《就發展私營醫院土地招標》

現時全港共有39間公立醫院和12間私家醫院。截至2011年年底,本港的公立醫院和私家醫院分別提供27,041張和4,098張病床。我們的醫療體系過於依賴資助比率高達95%的公立醫院服務,全港超過90%的住院服務由公立醫院提供。這導致公私營醫療服務出現嚴重失衡的情況,亦限制了公私營界別之間的競爭和合作。對於那些有能力負擔超過公營醫療費用而希望在醫院服務方面有更多選擇的病人,他們的選擇亦有限。

■節錄自2012年4月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資料文件

網搜關鍵字 選相關資料

從以上引文,可看出當局推出私家醫院地招標,原因是「公私營醫療服務出現嚴重失衡的情況」。根據文中引述數字,「全港超過90%的住院服務由公立醫院提供」,透過發展私家醫院,亦可向「有能力負擔超過公營醫療費用而希望在醫院服務方面有更多選擇的病人」提供更多選擇。另外,服務的資助比率高達95%,可見政府對公營醫療服務的資助擔子沉重。基於成本效益考慮,透過市場機制和利潤驅動,增加私家醫院的服務比率,有助減輕對公營醫療服務的依賴和擔子。

當然,閱讀官式文件時,心中要先假設不能盡信有關文件,因為文件有其既定立場─為推行有關政策,自不然鋪陳有助於政策推行的理據;即是說不單有官方立場,陳述的資料縱是事實,亦不會是事實的全部,所以,必須找來更多材料作印證。

下文將翻查醫管局的年報,嘗試找出以上「說法」的多點佐證,首先吸引眼球的是當中的財務報表。

資料三:《醫院管理局年報(2010-2011)》(見右圖)

查官方數據 求事實全部

也許,驟眼看上表羅列密密麻麻的數字和項目,已經有暈眩的感覺,更遑論作仔細審閱,從而看出其中端倪。其實要看懂貌似艱深的財務報表,毋須先接受有關專業訓練,只要能找出幾個關鍵項目,便能把握梗概。例如上列報表中,許多難明所言的項目大可不用理會,可先看看2010/11年度的收入和支出總額,分別約為382億元和379億元,即有逾2億元盈餘。

九成收入 政府補貼

再細看在收入上,約有86.6%來自經常性政府補助,醫療服務收費所得卻只有7.8%,不足一成;從賬面上看,醫管局每100元成本,只有低於8元來自醫療服務收費;換句話說,近九成的公立醫院的費用,要用公帑(經常性政府輔助+資本性政府輔助)作補貼。看起來,這個補貼額度,是十分巨大的。而其他收入如捐贈和投資收益均不足1%,可算是微不足道。因此,可以說醫管局的收入來源十分單一:極依賴政府的經常性補助。

員工薪酬 最大支出

在開支當中,最大項目是員工成本,包括薪酬及福利等,佔多於七成,其次是用在醫療開支上,如藥物、醫療用物品及設備,約佔13%,可見醫護人員的薪酬是最龐大的支出項目。

當然,單看一年數據未能一窺全貌,但可看到局方收入和支出的各個項目和粗略分配情況,有助掌握其剪影輪廓。作為入手的門徑,還是可予接受。當然,多看幾年資料更可掌握其財務結構的特徵和轉變趨勢,但受篇幅所限,要待下一篇文中跟進。

從2010/11年度的數據得出,資助比率雖略低於資料二引文的數字,但肯定是超過了八成半,從而可看到當局的負擔著實不輕。有必要作改變,這就成了本地醫療改革的前提。

再找來其他數據加以印證,發現到一些有趣的地方。

資料四:《醫院管理局統計報告(2009-2010)》(見下圖)

2000年至2009年醫院病床數目

中立持分者 數據較可信

根據過往10年的醫院病床數目,私家醫院的病床數目均在5,000張以上,且持續上升,到2009年有7,000多張,與資料二引述的數字有頗大差距。因考慮到當局引用數據時有既定立場─要加大發展私營醫療;相反醫管局並無直接利益,而且刊載了10年數據,故初步判斷後者的數字較可信。不過嚴格來說,作此判斷僅屬初步,應作進一步求證,搜集更多的數據跟進,即作三角印證(triangulation)的步驟,這是碰到不同來源的資料之間出現不一致的時候,應找來第三方(或更多)的資料作求證的工夫。

從以上數據可見,私營醫療機構的床位數目正持續上升,而當局推出新的私家醫院地皮公開招標,只是有關政策措施的延續而已。

由於篇幅所限,上面的分析只能觸及本港醫療改革的皮毛,待系列二之二才能作較深入的討論。

想一想

1. 如何可以從有限的材料中,找出問題核心所在?

2. 本港醫療系統出現了甚麼問題?有甚麼改善方法?

3. 本港應如何發展私營醫療,才有助改善本地的醫療服務?

4. 醫療當局的現有政策和措施能針對當前問題嗎?其成效又如何?

延伸閱讀

1. 鄒崇銘,《能醫不自醫?香港醫療改革的難產與生機》,香港星克爾出版,2006年

2. 食物及衛生局,《醫療改革第一階段公眾諮詢報告》, 2008年3月

http://www.fhb.gov.hk/beStrong/files/consultation/HCR_Report_chi.pdf

3. 食物及衛生局,《醫療改革第二階段諮詢文件》, 2010年10月

http://www.myhealthmychoice.gov.hk/pdf/consultation_full_chn.pdf

4. 香港醫學會,《醫療改革意見調查》,2008年6月

http://www.hkma.org/chinese/newsroom/news/20080613Health%20Care%20Reform %20Survey.pdf

資料速遞站

請即登入http://kansir.net「Kan Sir通識教室」瀏覽更多參考資料及學習教材。


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新領袖享組閣權 英美皆然

黨友的一篇文章,這裡不討論最近熱門的特首組班話題,轉載此文僅因內容提到了我在區議會關於善用黃竹坑消防局的提議。詳見下文紅字:

香港經濟日報
A32  |   國是港事  |   By 馮煒光 中產動力主席/南區區議員  |   2012-06-01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新領袖享組閣權 英美皆然

  香港雖然是前英國殖民地,但香港不像英國,不會任何事也賭一番,否則博彩公司肯定會開一個盤︰今年7月1日時梁振英先生是否帶着5司14局宣誓就職?筆者立此存照,我會買︰係。雖然我輸的機會不算低,但本着為香港好的精神,筆者寧願買「係」。

  筆者個人輸贏是小事,香港的輸贏才是大事。未來5周是香港政治的關鍵時期。梁振英先生若能以一個整齊的團隊在本年7月1日上任,並立即動手為香港未來謀劃,例如磨合各局局長撰寫施政報告及布置各局問責團隊的工作,對推動香港進步,解民生於倒懸,是重要的一步。

  可惜尊貴的立法會議員卻不是這樣想,例如有議員準備提問為甚麼新設的是「文化局」而不是「文化事務局」,這種實質上是拉布的修訂只能令有識之士搖頭歎息。可惜不論我們如何歎息,有關議員幾乎篤定連任,我們在日後4年只會見識到更多的激進、更多的拉布和更多的所謂修訂;而這一切都是全香港一起支付代價的,包括新政府難以施政,以至整個議會在香港市民心目中形象大跌,令各方人才更不想踏足政界。真的一個人便拖住了整個香港,而這個人還被譽為英雄。

勿為選戰私利 鬥垮政府運作

  由於香港情況獨特,在野的泛民在可見將來都沒有執政的可能,於是不用像外國民主政黨一樣考慮倘若自己日後執政時的境況,部分立法會議員可以不理會7月1日新政府能否順利運作,甚至有評論會認為政府愈不能有效施政,泛民議員更容易勝出選舉,在這種政治鬥爭思維影響下,香港人的福祉是否被犧牲掉?

  關於新政府架構,有兩個論點我們必須弄清楚︰

  1. 有人說︰設立副司長是擴大問責制。大家只要翻開《基本法》第45條第5節,清楚寫着,行政長官「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下列主要官員︰各司司長,副司長、各局局長…。」,以往歷屆政府沒有設立副司長是當時的行政長官的考慮,但基本法明顯賦予了行政長官這個權力。至於說《基本法》制定時的司局級官員是公務員,不是政治任命。那便回到是否發展民主政制的問題上,要發展民主政制便一定要有政治委任的問責制,情況猶如美國總統奧巴馬倘若在今年11月成功連任,難道美國國會為了政治鬥爭,不容許奧巴馬委任內閣,只容許他找公務員出任內閣成員嗎?這種「輕政治委任重公務員」的建議,只會令高級公務員要放棄政治中立,直面政治壓力,是走回2002年年以前即十年前的回頭路,這又是與時並進嗎?

趕不及7?1 行政混亂恐9個月

  2. 有人說︰新政府架構不能依時成立,沒甚麼大不了!由於立法會恰巧也換屆,新政府架構不能依時成立會造成未來至少9個月的行政混亂,令中高級公務員都不知他們的局長是誰?他們最終會歸屬哪個局,這又是大家願見嗎?

  以筆者所屬的南區為例,位於黃竹坑工廠區的香港仔消防局因為消防處不再使用了,按例要交還予地政總署;而該署由於沒有政策、資源和人手的支持,只能接收沒有任何建築物的空地。一向想在工廠區為藝術團體找表演場地的藝術發展局又看中這個有51年歷史可以列作古迹的香港仔消防局,然而問題來了︰按規定消防處要在今年9月1日把移平了的用地交回地政總署,先製造一批可能是古迹的建築廢料,然後到藝術發展局真的拿到該幅地皮,便要在空地重新建個樓宇,有關藝術團體不知又要多等幾年。

拉布縱贏席位 對不住香港人

  倘若文化局能順利在7月1日成立,局方可以協調各個部門,把香港仔消防局評定是否列入古迹,同時把消防局在9月1日之後撥給藝團使用。這既可以保護古迹,又省去一批建築廢料以至重新建造的公帑和等候時間,可以說是一舉數得的多贏安排。但這一切(包括一個古迹)可能在某尊貴議員的「文化局為甚麼不叫文化事務局」的修訂中,化為烏有。

  香港今天的亂局,和民主政制未能落實以至民主的素養未能孕育大有關係。在英美的政黨輪替國家,哪有政黨不尊重新任領袖的組閣權利?因為家家有求,今天你執政我阻你,他日我執政你便阻我,這豈不是亂套了!

  再者梁振英先生老早便在政綱寫明要設立五司十四局(梁政綱第20、42、53頁),豈能在選舉輸了以後便說當時討論焦點不在這裏而要阻礙新班子成立,置香港人福祉於不顧呢?這樣做或許可以令自己贏得立法會議席卻要全香港陪輸,這對得住香港人嗎?

  (標題為編者所加)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改進工廈活化政策

還是那句話:政府一句市場主導或小政府大市場就將問題推開了。這是香港百年來的施政哲學,政府視為神聖不容更改的鐵律,而且還是不少人的經濟和政治理念。這是非常「右」的傾向,我雖非左派,但對「右」成這樣的政府,我無奈成了這些眼中的左派。

香港商報
A05  |   商界心聲  |   By 李秀恒  |   2012-05-30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改進工廈活化政策

本專欄近期援引了本公司的個案,論及工廈活化存在的最大難關,是政府審批機構的嚴苛。那麼如何才能加以改進?候任特首梁振英先生提及,官員審批有很多彈性空間,新一屆政府將在權責範圍內積極為活化政策提供便利。

改變官員態度至關重要

希望在新特首領導下,各審批部門改變卸責挑剔的審批態度,積極協助活化政策推行。如果能糾正執行階層的心態,杜絕不作為、少做少錯、公事公辦的心態,應該在權限範圍內盡量支持活化工廈的申請。各部門應隨時檢討活化申請政策,制訂清晰審批指引,避免因官員的個人取向而影響發展機遇。工廈活化一定能事半功倍。

發展機遇辦公室對多宗工廈活化的成功申請功不可沒。發展機遇辦事處協助合資格的擬議土地發展項目,諮詢並協調相關政府政策局及部門的意見和回應,協助發展商早日釐清項目值得關注的事項,制訂應對方案,從而有效加快了相關項目的推展。

發展機遇辦事處最大缺陷是沒有任何實權,在業內被喻為「無牙老虎」,因此所起的協調作用大打折扣。而且,該部門到6月底,就將因政府換屆而正式解散。

業內一般批評,政府部門「不做不錯、少做少錯」效率欠佳,是工廈活化最大阻礙。其實很多公務員有抱負,一腔熱誠為大眾打拼;但目前政治形態惡劣,政客為爭取「曝光」,將公務員當作最容易開火的戰靶。「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等莫須有罪名,造就官員「不作為」的官場文化,成為阻礙香港發展的最大屏障。

提升發展機遇辦事處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個能統籌協調各政府部門的機構,負責審批、推動,有利香港整體發展、對社會有貢獻的大型發展項目。在該機構帶動下,政府各部門為相關項目開綠燈,也就不會被指斥為官商勾結。

政府準備成立專責的東九龍辦事處,協調東九龍發展項目,無疑汲取了發展機遇辦事處的成功經驗。但是,西九龍的荃灣、葵涌、黃竹坑大片工業區,還有新界地區的廠廈,同樣需要在類似機構協助下盡快活化。

因此,如果在東九龍辦事處之上,增設擁有實權的發展機遇辦事處、或類似機構,由專責高官直接負責,定能大大促進工廈活化進度,促進香港整體發展。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Bidders running shy of hospital tender demands

南華早報
EDT1,EDT3  |   EDT  |   By Cheung Chi-fai, Patsy Moy and Ng Kang-chung  |   2012-05-21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Bidders running shy of hospital tender demands

Government-friendly businessman has second thoughts due to 'challenging requirements'

A high-profile contender in the bidding for government land to build a private hospital has hinted he will pull out, dealing a blow to government plans to encourage the provision of affordable private medical services.

Meanwhile, a leading private hospital, the Hong Kong Sanatorium & Hospital,also said it would not be taking part in the bidding.

Bernard Chan,a pro-government businessman who was an executive councillor from 2004 to 2009, said the terms of the tender were too demanding.

"We are still scrutinising the tender documents, though in this process we find it challenging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said Chan, president of insurer and medical services provider Asia Financial Holdings.

"The chance is big that we are not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bidding]," he said.

Chan has long expressed interest in trying his hand at the private hospital business in Hong Kong.

In 2009 when the government first invited "expressions of interes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ospitals at four sites, he revealed in media interviews a plan to build a 350-bed private hospital in Wong Chuk Hang at a cost of more than HK$2 billion.

After years of delay, the government formally invited tenders last mon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ospitals at sites in Wong Chuk Hang (27,500 square metres) and Tai Po (54,851 square metres).

Terms of the tender require that no fewer than 300 beds be provided and at least half the beds be reserved for Hong Kong residents, while obstetric services are to be capped at 20 per cent of total capacity.

In addition, 30 per cent of services must be made available at a standard package price that covers all costs, from surgery and medicine to meals.

Such restrictions are unprecedented. The deadline for bids is July 27.

The Hong Kong Sanatorium & Hospital said it would not bid for the Wong Chuk Hang site, despite its proximity to the hospital's main buildings in Happy Valley.Director of nursing services Manbo Man Bo-linsaid its feasibility study had shown that medical equipment might not survive the shock and vibration from trains on the future MTR South Island line.

Dr Alan Lau Kwok-lam,chairman of the Private Hospitals Association,has expressed worries that investors could be scared off because the terms of the tender were so demanding they could make it difficult for the hospitals to be financially viable.

A spokesman for the Food and Health Bureaudeclined to comment while tendering was in progress.

Union Hospital in Sha Tin, another known contender for the Wong Chuk Hang site, said yesterday it would probablygo ahead with its bid. "Most of the requirements seem OK to us, and we will go forward by engaging consultants and architects for the project," a spokeswoman said.

She said Union Hospital, which has operated since 1994, had long experience providing medical services in Hong Kong. Chan's abrupt U-turn triggered speculation he might be appointed to the Executive Council again by the incoming administration.

He is widely regarded as a supporter of chief executive-elect Leung Chun-ying and said earlier that the bidding might offer excuses for critics to stir up a controversy over a potential conflict of interest involving himself or Leung.


陳智思不排除 棄投私院用地 標書條款「辣」 憂虧本


A04  |   要聞  |   星島專訪  |   2012-05-21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陳智思不排除 棄投私院用地 標書條款「辣」 憂虧本

政府力推私院地皮發展,惹來多個本地及海外財團及醫療機構垂涎,打算合作投標發展。亞洲金融集團本有意競投黃竹坑私院用地,初步估算投資超過二十五億元,惟集團總裁陳智思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政府提出的標書條件限制私院發展規模及種類,直言經評估後,發現條件難度比預期中高,未來醫療融資能否疏導中產人士至私營市場更屬未知之數,不排除經詳細評估後因「無利可圖」而打退堂鼓。

記者:鄧栢想 陳正怡

政府推出黃竹坑及大埔兩幅私院地競投,於七月底截標,當中最受歡迎為黃竹坑地皮,至今已有港大醫學院、亞洲金融集團等集團表示對該地有興趣。家族於泰國經營私家醫院的亞洲金融集團總裁陳智思接受本報專訪時指,當局制訂標書條件具協助中產的明確方向,初步估算將投資至少二十五億元,惟當中條件多多,經團隊評估後發覺當中難度比初預計的高,直言對投地的信心減卻。

套餐比例高 客量無保證

他解釋,條款對香港人而言一定有貢獻,但對於有意發展私院的投資者而言有不同層面的限制,「始終唔會畀你起一間養和醫院出嚟,係要一所中等市場的醫院」;又指未來醫療融資能否可以吸引更多人到私院就醫、私院是否「有利可圖」等存在太多「assumption(假設)」,加上投資成本近年亦見增加,團隊或需要再參考更多市場數據及諮詢私家醫生意見再作決定,不排除因難度太高而放棄入標。

私院地投標條款中,要求新建成的私院至少有三成服務提供套餐式收費,陳智思直指此限制最致命,亦令投資者有最大考慮,未必如之前想像中好:「套餐式係將個風險管理轉嫁畀醫院,你計錯數就蝕到你暈,唔好話賺錢喇!」他補充,現有私家醫院不受政府硬性規管一定要推套餐式收費,估計當局想藉規管新私院引進競爭,由競爭促使現有私院改變模式。

短期私營佔有率最多5%

香港醫療市場長期處於公私營失衡狀態,陳智思亦不諱言大讚醫管局做得太好,不過本港市場已趨成熟,的確具有發展私家醫療市場的潛力。他以新加坡為例,當地私營醫療市場亦已佔整體逾百分之二十,認為本港私營醫療市場長遠可由現時僅佔百分之十,提升至百分之十五或二十:「無可能短期做到呢樣嘢,加到百分之五畀你都犀利,如果朝着中產市場(方向發展),你諗下幾大!」

亞洲金融集團現時只瞄準黃竹坑的私院地皮進行評估,陳智思計畫私院將會以家族經營的泰國康民醫院作為合作夥伴,並會提供全科服務,並引進泰國的管理模式。就人手聘請方面,他指一所私院需五、六年後才建成,不擔心短期內請不到管理層,但醫護人手方面則須視乎當局進行培訓,以配合未來私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