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轉載:如何平息鋼線灣卸泥風暴

昨天出了「反對將薄扶林卸泥口搬至大樹灣」單張後(見:http://hk.myblog.yahoo.com/our_wch/article?mid=9483),今天剛好信報有篇評論文章論及此事,請各位參考下文。大家尤其應注意的是,作者所屬的「公共專業聯盟」與公民黨關係密切,故此文有為公民黨準候選人司馬文選舉造勢之嫌。

一如我的估計,卸泥口一事,「在9月5日之前其定會繼續炒作此事,下個月會有更多向政府及港鐵等等的「爭取行動」」,只是我昨天沒有寫上參與補選的除了匯賢智庫,還有公民黨。

兩相比較,司馬文也是反對將卸泥口設於鋼線灣,但其提出的方案遠不像匯賢智庫那麼民粹,政府和港鐵可以研究其提議之可行性;當然,我估計在南豐道附近的居民會反對其提議。

據報導,司馬文的「零卸泥設計」如下:建議南港島可利用南風道地盤地勢低窪的特點,容納從金鐘至黃竹坑隧道內挖出的三十五萬立方米泥頭,將地盤的基提高。他又建議,調整黃竹坑車站地盤的建築設計,以依山而建的方法建四萬七千平方米商場,即可免卻挖地及運走三十萬立方米泥頭的工夫。(見:http://www.hkheadline.com/news_topic/nt_content.asp?sid=4613&nt=np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P15  |   時事評論  |   專業眼  |   By 李鉞
2010-07-28
Highlight Keywords
Highlight keyword(s) and click to start search

如何平息鋼線灣卸泥風暴

過去兩三年,薄扶林愛琴苑居民飽受海港淨化工程鋼線灣臨時躉船轉運站光污染與噪音的困擾,附近一帶居民本以為這場惡夢隨着工程完畢在半年內得以結束,但晴天霹靂,港鐵南港島線(東段)接踵上馬,意味着噩夢還要延續兩三年,難怪中外居民異口同聲發出了「我們受夠了!」的怒吼!

究竟這是迫不得已的安排,還是政府政策失誤的惡果?

民間團體「創建香港」(Designing Hong Kong) 本月初發表報告,發現目前港島區政府缷泥政策存在嚴重問題,每天數百噸從政府工程地盤運出的泥頭,使用柴灣和鋼綫灣兩個卸泥碼頭時雜亂無章,對數十萬從東區到南區的沿線居民,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南港島線工程會產生大量泥頭,港鐵公司因應政府的要求,改變原先較合理的工程設計,棄用運輸路程較短的奇力灣,改用鋼線灣轉運站處理該等泥石,令運泥車額外消耗一百多萬公升的柴油。

土石泥頭主要來自南風道隧道出口及黃竹坑站,運泥車將經過黃竹坑、香港仔、華富邨、華貴邨、薄扶林及數碼港等地,預計每天的運泥車達兩百架次之多,再加上目前渠務署海港淨化工程的運泥車,往返南風道至華富邨一段的運泥車將達四百架次,勢將對居民造成極大滋擾

薄扶林一帶居民率先抗議,是因為經驗教訓使他們先知先覺,較其他地方的居民容易掌握該轉運站的負面形響。薄扶林的居民曾去信政府及港鐵公司抗議,更自動組織了多次示威行動,向政府寄出的簽名反對信達三千多封。

筆者與「創建香港」的司馬文和公共專業聯盟的朋友,經過一番深入研究後,認為只要適當應用建築設計及工程的專業知識,可以設計出「零卸泥方案」,辦法是應用「卸泥於出口最接近的地點」的設計原理,設計「堆填毋須外運泥石方案」,在南風道隧道出口附近尋找適合堆填泥石的地方。

政策失誤製造社會矛盾

南港島線(東段)的隧道由金鐘站至南風道,鑽挖隧道產生的泥石數量約為七十萬立方米,金鐘站與南風道出口各處理一半。南風道的三十五萬立方米泥石,其實可利用南風徑工地(即日後南風醫院場址)地勢低窪的特點,把泥石用於平整土地。

據資料顯示,該工地的設計雖然會填土提升地台,但顯然沒有善用地勢的特點,仍然有大量泥石要往外卸運。經實地考察及科學推算後,我們認為只要優化設計,該地段可全數容納三十五萬立方米泥石,毋須運往鋼線灣,卻可令將來醫院的建築設計更靈活,盡用地盤面積而毋須超越高度限制。

黃竹坑港鐵站是泥石的另一主要來源。經實地考察後,我們發覺將來車廠的位置座落黃竹坑邨舊址,基本上毋須大幅度挖泥及平整。泥石的來源,主要是由於港鐵準備把原本屬於斜坡的地盤剷平,興建面積達四十七萬方呎的商場,再在上蓋興建住宅,可能還包含不少「發水」元素。

「零卸泥方案」更多污染

其實,只要港鐵以新思維調整該地鐵站上蓋的建築設計和布局,縮小商場以至平台的規模,並順應山勢,以拾級式設計安排平台及樓宇分布,這樣土方及卸泥量便能大幅減少。事實上,政府現正根據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建議修訂建築環境的規定,包括減少樓面面積豁免、限制樓宇規模以避免造成屏風樓等。

因此,未來新設計的商場、停車場、會所、空中花園、環保設施,以至整體物業的規模均須有相當的縮減。港鐵減少開山劈石,正是切合事宜的修訂。

港鐵目前的長途運輸卸泥方案,產生大量碳排放,顯然比上述「零卸泥方案」製造更多環境汚染和社會矛盾。更甚者,港鐵興建南港島線的資金,將會全數由公帑支付,使納稅人多花千萬元計的「冤枉錢」。

更令人詫異的是,「創建香港」的研究發現,政府「港島西區渠務工程」承建商現今在鋼線灣使用卸泥區的方式,已經違反了環境許可證的兩項規定:一、在碼頭非法安裝設備;二、違背發出許可證和進行空氣評估時的條件,容許卸泥車在地盤操作。

「創建香港」已經代表受影響的居民致函環保署長,要求向承建商發出停工通知。環保署會否因為涉嫌違規的工程是另一個政府部門,而不敢痛下執法的决心?

山雨欲來風滿樓。鋼線灣卸泥風暴一觸即發,能否化戾氣為祥和,要看運輸及房屋局官員能否有足夠的智慧,和港鐵能否從善如流,廣納專家與居民的意見。

公共專業聯盟

www.procommons.org.hk

李鉞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反對搬卸泥口至大樹灣

薄扶林及海怡卸泥口一事在議會內已多次討論,政府、港鐵早已告知議會及公眾指海洋公園大樹灣方案不可行,這點其實前薄扶林選區區議員陳岳鵬及匯賢智庫主席葉劉淑儀都知道得很清楚。可參考3月8日議會文件,尤其是第5到第7頁:http://www.districtcouncils.gov.hk/south_d/chinese/doc/10/SIL%20Mins%209.pdf ;另可參考政府及港鐵給議會的資料,尤其是第2至3頁:http://mtr.com.hk/eng/projects/images/SDC%20paper%208%20Mar%2010.pdf

現在匯賢智庫卻因補選工程而取悅選民,希望以此勝出補選,故又再「翻炒」此事,以此向選民示意會為他們趕走這類設施。我相信,在9月5日之前其定會繼續炒作此事,下個月會有更多向政府及港鐵等等的「爭取行動」(可參考文末我摘錄的部份其最近尋取曝光以示為居民爭取的行動報導)。

民主和民粹的界線雖然有時混淆不清,別的不說,但匯賢智庫這次做法,很明顯是不顧事實而取悅選民的民粹政治手法。

當然,他們可以辯說現在仍是諮詢期,他們有權表達不同意見,提出不不同方案。這說法確有其道理。但一方面他們稱卸泥口會對薄扶林區內交通、空氣、安全等造成滋擾,但另一方面卻如我單張所言,他們竟然不顧深灣道及南朗山道更貼近民居,交通負荷更大,不論是運泥車經深灣道到大樹灣,還是在南朗山道興建運送帶都不可行,且對民居造成的交通、空氣、噪音等滋擾比其他地點更大。

我理解各區議員應盡力為自己服務的居民爭取權益,如果有更適合的地點我們當然會贊成搬走在薄扶林的卸泥口(薄扶林鋼線灣目前有現成的同類政府設施),但匯賢智庫怎麼不想想其將卸泥口搬到大樹灣的提議是否合理?當然我想他們想不及此了,因為他們正在選舉。

更今我氣憤的是,我懷疑薄扶林居民被人誤導指大樹灣可以作為卸泥口,因為海洋公園的擴建工程的確曾此大樹灣作卸泥口。但海洋公園、港鐵、運輸局及我也在區議會多番指出,海洋公園擴建工程的泥石運送帶根本只限於其公園之內,無須像現在港鐵工程一樣,要用數以百計的大型運泥車經深灣道及南朗山道運到卸泥口。兩者對居民的影響可謂差之亳厘,誤之千里!匯賢智庫有沒有向居民指出兩者的分別呢?我大敢估計沒有,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正在選舉。

我們爭取的應是民主政治,不是民粹政治!


Ming Pao Daily News 
A30  |   MP+
2010-07-02
Highlight Keywords
Highlight keyword(s) and click to start search

葉劉為保地盤 代徒示威

匯賢智庫葉劉淑儀保送咗個徒弟陳岳鵬入特首辦做特別助理,陳岳鵬喺南區嘅工作暫時無人接手。為保呢個地盤,葉劉親自出征,聽日會去海洋公園搵主席盛智文請願,希望佢接納居民意見,唔好將卸泥口擺係薄扶林鋼線灣位置。

Emily 仲記得幾個月前,陳岳鵬都因為呢單嘢走去立法會門口請願,仲用泥活埋自己,好鬼出位。葉劉今次接手當然無咁激,只係叫口號遞吓信咁,不過都有一個賣點,就係會帶埋傳聞會接陳岳鵬棒、出選南區區議會補選嘅劉應東出嚟見傳媒。

呢個劉應東來頭唔小,喺港大讀咗一年精算,考到獎學金去英國牛津大學讀金融,攞咗個碩士學位返香港,𠵱家喺麥格理(Macquarie)做高層,淨喺睇呢份履歷已經唔嘢少,而且高大又靚仔,喺政圈嚟講都算好難得。

不過,劉應東出選南區有可能要面對「維園阿哥」任亮憲,後者出咗名係「咪霸」,同佢辯論真係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匯賢呢個新丁究竟係咪「睇得又打得」,到時就有分曉。


Apple Daily 
A16  |   港聞
2010-07-03
Highlight Keywords
Highlight keyword(s) and click to start search

促港鐵工程改卸泥口

【本報訊】匯賢智庫主席葉劉淑儀昨與一批南區居民到海洋公園請願,促請港鐵工程由鋼線灣卸泥口改用大樹灣卸泥口

葉劉淑儀表示,若當局稍後發表的環境評估報告未有妥善安排,或會以提出司法覆核方式,叫停使用鋼線灣卸泥口

港鐵南港島線東段擬在2012至2014年使用鋼線灣卸泥口運走工程泥石,葉劉淑儀稱,接到區內八屋邨居民投訴逾半年,擔心卸泥方案影響環境,她向政府反映但情況依然,希望爭取改用海洋公園大樹灣卸泥口或其他地點,分擔鋼線灣卸泥口負荷,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對建議持開放態度。

Wen Wei Po 
A16  |   香港新聞
2010-07-08
Highlight Keywords
Highlight keyword(s) and click to start search

葉劉淑儀促港鐵 撤鋼線灣卸泥口

 【本報訊】(記者 聶曉輝)多名居於港島碧瑤灣及貝沙灣一帶的居民代表,昨在匯賢智庫的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及另外2名立法會議員劉秀成、陳健波的陪同下,與港鐵行政總裁周松崗會面,促請港鐵接納南區居民意見,放棄將南港島線的卸泥口設於鋼線灣。他們指出,為期兩年的工程將令逾200多輛泥頭車每天在該區出入,造成空氣及噪音污染,並嚴重影響該區交通安全,希望港鐵重新考慮其他地點,如海洋公園大樹灣舊有的臨時卸泥點等。

 葉劉淑儀會後指出,薄扶林一帶已有幾項渠務署工程,如港鐵落實以鋼線灣為卸泥口,擔心會嚴重影響區內交通及造成更大污染;小童對泥頭車的警覺性低,亦會惹來安全問題。她指出,港鐵在是次會議對居民的意見持開放態度,並承諾會作出考慮,雙方已初步約定兩星期後再開會作詳細討論。港鐵發言人表示,以鋼線灣為卸泥口,只屬為期2年的臨時性質,港鐵曾研究其他地點,但沒有合適替代。發言人指出,港鐵一直有與地區人士及居民團體溝通,會研究減少泥頭車及其他可行方案。


Ta Kung Pao 
A11  |   港聞
2010-07-24
Highlight Keywords
Highlight keyword(s) and click to start search

劉應東率先報名南區補選

【本報訊】南區區議會補選將於九月五日舉行,牛津大學高材生、匯賢智庫榮譽財務顧問劉應東昨早率先報名參選。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葉劉淑儀親身陪同劉應東報名,以示支持。

劉應東昨早在葉劉淑儀及匯賢智庫理事會副主席史泰祖等陪同下,到南區民政事務處報名參選。二十六歲的劉應東於○四年在香港大學完成精算系一年級課程,其間考獲太古獎學金,負笈英國牛津大學升學,以一級榮譽獲取數學(數學和統計)本科和碩士學位,回港後任職投資銀行策略師。他表示,參選是希望服務地區,回饋社會,而劉應東過去曾協助處理多個薄扶林居民所關心的議題,包括鋼線灣卸泥口、區內危險樹木、道路安全和交通擠塞問題等。

除劉應東外,公民黨早前亦表示有意派人參選。據悉,公民黨有很大機會派近日頻頻落區的司馬文(Paul Zimmerman)參選。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流動社區圖書站投入服務(2)

上星期因打風,我們取消了7月21日的流動圖書站服務。下星期8月4日我們會補回,歡迎大家交換、索閱或捐贈書籍。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人生之體驗...苦

這幾天因與大學好友有點誤會,弄得心情比我的頭髮還亂!網誌也因此停寫了幾天。

下面是七一遊行出發前拍的照片。當天因有感冒徵狀,喝了一杯涼茶,苦澀難耐,加上當天遊行時被圍罵數小時,感覺就如那天重看的唐君毅先生的《人生之體驗》。想不到,這幾天又要品嘗這樣的人生苦味。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75號巴士不停隧道口站

我們要求全日不停隧道口站,以節省時間,穩定班次;運輸署怕出錯,故弄出現在只在黃昏時段不停隧道口的試驗計劃,為期三個月。

地區事務經常如此,可說見怪不怪,真的要有耐性和各部門「鬥長命」才行。

PS:此方案由我黨友羅健熙最先提出,現在分別有72, 72A,96,592線作試驗。可參考:http://hk.myblog.yahoo.com/lei-tung/article?mid=2932&prev=2935&next=2927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南區加裝訊息顯示屏,方便駕駛者

昨天的區議會通過了南區加裝訊息顯示屏,使駕駛者在黃竹坑、淺水灣及鴨脷洲等地就可得悉香港仔隧道嚴重塞車的消息,從而改行南風道出南區。工程需時12到18個月不等。


下圖是上星期區議會和運輸署視察加裝訊息顯示屏地點的照片,黃竹坑加裝的訊息顯示屏位於香港仔運動場旁的行人天橋(即醫學專科學院前,見下);淺水灣的則裝在近海洋公園停車場入口;鴨脷洲的則裝於鴨脷洲橋近以前的海面傳道會小學。


當天我們還參觀了署方的交通控制部,見識了比天眼還利害的監察鏡;該控制部可因應路面交通對交通燈等作調節。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移除傷人指示牌(2)

早前偷掛的非法指示牌被清除後(背景見:http://hk.myblog.yahoo.com/our_wch/article?mid=9282&prev=9299&next=-1),多謝運輸署李生的幫手,早兩天署方已派員將原有的合法指示牌加高及移近欄杆,以避免行人撞傷。各位可從下圖比較維修前後的指示牌。

之前:

之後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南灣玻璃外墻反射 Potential Mirror Effect of Larvotto

南灣昨天開始發售,本和黃竹坑沒有太大直接關係,不過有個相關的個案倒可以和各位分享。

多謝一位細心的居民上月底給我發電郵,指雅濤閣對岸的南灣大廈外墻都是反光玻璃,擔心落成後會反射到雅濤閣,尤其是早上太陽初升的時候會對雅濤閣居民造成影響。因香港尚未就光污染立法,就算到時果真影響居民生活,如發展商不合作,我們也會無可奈何;加上我大膽估計因太陽升起的角度不斷變化,反射光線應該不會長時間照射在某單位,影響可能不會太大。

但我還是寫了封信給發展商及讓環保署備悉此事,希望它們也未雨綢繆,正視潛在的問題。發展商已初步答覆指會先去調查,再詳細答覆我們。

PS: 我以前跟進的光污染個案,可見:http://hk.myblog.yahoo.com/our_wch/searchblog_art?p=光污染&my=1

Thanks to a WCH resident who email me to raise the captioned potential problem. The location of Larvotto situated at Apleichau is just opposite to Shum Wan, esp. the Broadview Court, the resident worry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building was relfection glass, there will have mirror effect to Broadview Court and South Wave Court once it is completed, especially during sunrise in the morning (eastern side).  

I think the mirror effect is very likely to affect, though not greatly I think, Shum wan residents. It'll be a very difficult issue to follow coz so far there's no law regulating light pollutions in HK and the land developer can just ignore us even the potential problem comes true. But I still wrote to the land developer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t to raise the concern, the land developer replied that it's going to look into the issue.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黃竹坑重建高度減至150米,通風走廊增至3條

單張內容不贅,請參考下列報章報導:















Oriental
Daily News
 

B16  |   產經
2010-06-25






Highlight Keywords
Highlight keyword(s) and click to start search








黃竹坑上蓋設通風廊


政府積極避免新發展項目出現屏風樓,建議於南港島線黃竹坑站上蓋物業發展加設規劃限制,包括須設三條觀景或通風廊,以維持區內海洋公園及珍寶海鮮坊等主要旅遊熱點景觀;該項目擬建14幢住宅,將提供約4,700伙。另外,政府為保育中區美利大廈,訂明該廈任何新發展或拆卸工程須獲取得規劃許可。


規劃署建議將黃竹坑站上蓋發展的土地用途,由住宅(甲類)改劃為綜合發展區,項目佔地約7.17公頃,可建總樓面515.9萬方呎,高限120至150米(主水平基準?下同),於3至5層高基座上擬建14幢27至38層高物業,單位平均面積約818方呎,主要提供中小型單位,約兩成單位面積約538方呎,可望於二○一六年分期落成,為免建成屏風樓,建議於基座種植植物及採階梯式建築物設計。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D03  |   地產新聞  |
  市場快訊
2010-06-25






Highlight Keywords
Highlight keyword(s) and click to start search








黃竹坑站地
申劃綜合發展區


  規劃署建議修訂《香港仔及鴨脷洲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將南港島綫黃竹坑站大型上蓋項目(黃竹坑邨舊址)改劃為「綜合發展區」用地,發展規模跟早前遞交予區議會的方案大致相同,只是輕微將最高樓層由40層降低至38層,單位維持在4,700伙。


  另外,規劃署亦建議修訂《中區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將中環街市由「巴士總站,休憩用地及商業用途」,改劃為「具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的建築物保存作商業、文化及社區用途」地帶。


  至於美利大廈則由「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建議改劃為「特色建築物保存作酒店用途」地帶。



Take
me Home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 Hong Kong CWS
 

004  |   社區新聞
2010-06-25






Highlight Keywords
Highlight keyword(s) and click to start search












黃竹坑站發展
今闖關






  城規會今天將討論黄竹坑鐵路車廠上蓋發展,把有關用地由住宅用途改劃為「綜合發展區」。是次改劃建議配合黃竹坑區的活化發展,令多年來以工廠及貨倉為主的黃竹坑區,蛻變為集南區購物、娛樂總滙及交通樞紐的商住區。


  前黃竹坑邨發展方案除了包括鐵路車站、車廠、公共交通交滙設施及住宅樓宇外,還興建一個約50多萬呎的區域性商場,規模猶如青衣城,為黃竹坑、香港仔及鴨脷洲一帶約17萬居民提供一站式的零售、餐飲及娛樂設施,與擴建後的海洋公園及黃竹坑商貿區內各項發展相輔相成。




流動社區圖書站投入服務

08年我成立南區第一間社區圖書館後,不斷有居民捐贈圖書,現在我辦事處差不多書多為患,為了令書籍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我決定不定時設立流動圖書站,讓居民交換和索取圖書,當然也歡迎居民繼續捐贈書藉。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黃祝亨先生?

因為我的電郵用的是「黃竹坑」的英文譯音(wongchukhang@gmail.com),我偶爾收到電郵會稱我為黃或王先生,可能真的以為wongchukhang是我的名字,故我想必是姓黃或王。


前天又收到一個這樣的電郵。我想:我或許可用「黃祝亨」作筆名。哈哈。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綠化黃竹坑橋底

昨天和運輸署李生閒談,講到有不少市民貪一時方便,常越過黃竹坑橋底而橫過馬路,他講到打算將橋底的欄杆加密,也可考慮種上些樹木或花草。我表示同意,一來可加強安全,二來也可美化環境。


下圖可見現時黃竹坑橋底只有在消防局對出一段才有綠化,其他則全是石屎,如果換上花草,當可有上述兩個正面效果。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細眉細眼小個案:深灣道無障礙通道(5)

早前我在區議會上提議南區應統一展開建立無障礙通道的工程,以達至無障礙社區,可惜竟未獲通過;最後民政處只節衷式地指議員可將建議將給處方,然後處方再轉介給負責的部門,這做法完全失去了我提議的統籌全區一起建立無障礙社區的原意。因為如果要再由民政處轉交,我直接向相關部門建議其實更直接更快。

沒辦法,我現在只能發現一個可改善的地方就提一個建議,下圖是最近我建議應加增斜台的深灣道行人路(遊艇會正門對出)。

第一張照片可見過路設施處已加了斜台幫助輪椅使用者,但第二張僅在轉彎處就見前後有兩級梯級,試想輪椅使用者剛順利過了馬路,面對這樣的梯級只能皺眉興歎了。

又,真不知道第二張照片的消防栓旁的鐵柱有何作用。應可建議移除之,以便利途人。

我以前跟進的無障礙通道個案,詳見:http://hk.myblog.yahoo.com/our_wch/searchblog_art?p=無障礙通道&my=1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細眉細眼小個案:南朗山道休憩處花槽潛在危險

早前我已留意到下圖南朗山道休憩處這塊花槽被樹木根部「迫爆」的異樣,很慚愧,我當時只是記在心裡,但並沒有立即跟進。

今早回辦事處事巧遇一位熟街坊,指「迫爆」的情況似比以前嚴重,現時僅用英泥穩固花槽的效果不可持久,稍後花槽的外墻可能會不受力而倒塌,更甚者會令樹木倒塌,傷及途人。

為免意外,我已向康文署反映此事,希望儘早妥善維修;如康文署不能維修,也可循區議會的小型工程申請維修,以達防微杜漸之效。


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康文署綠化大使

近年市民對樹本的保育及安全多了關注,我對此幾無認識,所以報名參加康文署的綠化大使計劃。這是早前我參加了「樹藝工作坊」,了解康文署如何檢查樹木。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寬容比自由更重要:維園阿哥和維園阿伯

昨天我在七一遊行中做民主黨的糾察,做人鏈保護領導層及大橫額,沿途聽到很多指罵。離開時我想起了自己區內的「維園阿伯」:

話說從我六年前踏足黃竹坑展開地區工作至今,在南濤閣派單張時,幾乎每次都會遇上一位「維園阿伯」。他在我身邊經過時例必用粗言穢言破口大罵我是「漢奸、賣國賊、拉返大陸打靶」;偶爾還會作狀想打我,再用惡恨恨的眼神加手指繼續邊走邊回頭再大聲指罵。

有次我忍不住回答他說:你唔覺得可以隨便拉人打靶既國家好有問題咩?你係咪鐘意住係咁既地方? 

可惜我換來的,又是一輪不知所謂的粗口辱罵。http://hk.myblog.yahoo.com/our_wch/article?new=1&mid=558

現在民主派除了指笑那些建制派用海鮮餐或花錢去動員市民作政治宣傳外,我們現在已很難說民主派支持者的質素比建制派的高了。因為最近的「維園阿哥」和上面的阿伯所不同的僅只是年紀,政見各走極端,但他們都堅信自己才是真理的代言人,異見者自然不是站在真理的那邊,故大可痛而罵之,異見者甚或應早死早著。如果這樣的人手握權力,大家可以想像他們會怎樣運用手上的權力去打壓異見者。

話說入大學前我也曾一度堅信「非推翻共產黨不能救中國」,以為我這政見乃必然真理,異見者不是麻木無知即是所謂既得利益者。入大學後,我明白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就算我多麼相信自己的意見和判斷,但「我也可能是錯誤的,他人可能會是對的」,「我們可能都錯,可能都對」。其實,這即是所謂寬容有時比自由更重要的道理:當大家意見爭執不下乃至無法討論(不僅是類如宗教信仰等問題;政治亦如是),而我們又希望以和平而不是用暴力去解決問題時,民主是最佳的方式。很簡單,因為數人頭總比斬人頭好得多

今天信報社論沒錯,如果不同意民主黨的政治判斷,大可用選票「教訓」我們;當然,我也要說回一句:如果到時民主黨打開了廢除功能組別的裂口,請反對者記得投民主黨一票!民主政治,「教訓」還是「獎勵」,點選票數人頭即可,何須破口大罵,甚或大做龍鳳求曝光?

我想,維園阿哥比維園阿伯應該更明白「點人頭總比斬人頭好得多」,所以爭取民主,但他們想怕都不懂得寬容的價值。

我前幾天在facebook上載林夕文章後與一位反對民主黨方案者的「討論」內容提及此:

你們當然可以認為我們的策略完全錯誤,為香港民主進程走進歪路,如鄭家富所言,這只是政治判斷的分歧。我們堅信自己的政治判斷,但同時深知我們有可能是錯的,那你們的呢?一定是對的嗎?坦白說我覺得你沒有看通林夕文章的重點,那就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宣稱是直理代言人,然後去認定認異見者必錯而且人格有虧,出賣誠信。但你們又憑什麼自居相理在手,他人必定錯誤且人格有問題呢?認識到此,我們才會有謙卑的胸懷去看清楚異見者的理據,就算是在堅信自己斷判的同時,也會有「我不必然正確,他人可能是對的」這種理解。寬容有時比自由更重要,請你深思這句自由主義的至理名言。(前文後理可見:http://www.facebook.com/reqs.php?fcode=0e96ae95c&f=100001215923135#!/profile.php?id=58312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