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A10 | 港聞 | 2012-03-20
| |||||
| ||||||
本港現存九個石刻遺址,早年已被列作法定古迹,約有三千年的歷史。古諮會委託中大建築系展開研究後,建議在東龍洲、蒲台島、長洲、黃竹坑等石刻地點,興建一些「旁道」,讓遊人能夠站在合適的距離欣賞,又不會破壞石刻上的雕刻及文字。 考慮興建木橋或觀景台 本港僅存的石刻遺址主要位處海邊,容易面對侵蝕問題。協助古諮會研究保護方案的中大建築系,在諮詢專家小組報告和康文署意見後,認為可視乎石刻坐落的環境,以三個不向方式進行保護。針對一些大量遊人可以前往的一些石刻遺址,顧問建議建造一些有欄杆的「旁道」,讓遊行能夠以一個合理的距離觀賞石刻上的雕刻及文字,同時避免遭人任意破壞。 顧問認為,位於東龍洲、蒲台島、長洲、黃竹坑、大浪灣和龍蝦灣(見圖)的石刻遺址,均可考慮興建木橋或觀景台,以作保護。不過,顧問認為龍蝦灣的石刻遺址不應發展為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以減少對石刻的破壞。 至於在大廟灣的石刻,顧問指是唯一仍可閱讀的石刻,最有機會遭到損毀,但受環境限制,並不能延長現有路徑或建造另一條新路,認為應在遺址前建造一些欄杆,作為人工障礙物,以防止破壞行為。顧問認為,滘西洲的石刻亦不應發展為旅遊景點,並因應專家小組的意見,建議只在遺址設置一些資訊板。記者 歐志軍 |
香港經濟日報 A17 | 採訪手記 | By 杜正之 | 2012-03-20
| |||||
| ||||||
香港有9個古石刻地點,分布於東龍洲、蒲台島、長洲、黃竹坑、大浪灣、龍蝦灣、石壁、滘西洲、西貢大廟灣,但遊客都會覺得石刻被保護裝置那些反光玻璃罩影響觀賞。 港大建築學院社區項目工作坊(簡稱工作坊)受古物諮詢委員會委託,為各石刻遺址設計新的保護裝置和遊客設施。工作坊提出了既保護又可欣賞的方法,就是拆走保護罩,建造一道觀景走道,讓遊人站在走道上欣賞,有關建議會在本周四古諮會會議上討論。 港大設計 周四討論 專家定出三項設計原則,包括石刻要與遊人保持一定距離、設保護屏障,和豎立資訊板。例如西貢東龍洲石刻是香港最早有文獻記載,也是暫時所知最大的石刻,高約1.8米,長約2.4米,現時有玻璃罩保護。工作坊建議拆走玻璃罩,建築一條觀景走道,遊客可坐下細心欣賞,估計成本要87萬元。 另外,港島黃竹坑石刻位於一條小溪之上,專家建議建築一條觀景橋,從小溪上的高處觀看石刻,頗具特色。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