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You Give Democracy a Bad Name!

我中學時曾一度喜歡聽搖滾,喜歡的有Bon Jovi的這首經典名典" you give love a bad name"(歌詞見下)。前兩天看到南方朔先生的《三個民主的負面樣本!》(全文見下),想起了這首歌,大家可將love改為democracy,聯想台灣、泰國、吉爾吉斯坦這三個負面樣板怎樣給了民主一個bad name.

說來頗有些抗拒民主化的港人常以台灣立法院立委打架、菲律賓及印度等民主制度的混亂為例,說明民主制的不可取。其實只需反問他們:為何不拿歐美健全的民主體制為例說明民主制的優點時,他們往往無言以對。

但對一般市民而言,他們拿台灣、菲律賓、印度為例乃至近日的泰國、吉爾吉斯坦的亂局,對港人(尤其是政治立場較中立的市民)的影響力乃至「說服力」遠較抽象的政治理念要強。因為對一般人而言,事實總是勝於雄辯,更何況是連續一段時間的亂象更會產生一種心理恐懼,令他們覺得必須阻止香港民主化的進展惡化至台灣或菲律賓那種地步。有時候,保守和穩健其實也只是一線之差。

我很認同南方朔先生的基本看法;因為在市民心理上,如這歌詞所寫"Shot through the heart and you're to blame",這三個民主負面樣板就如三顆打入市民腦袋的子彈,足以摧毀政黨和政府宣傳的民主政治的價值。










You Give Love A Bad Name lyrics
Songwriters: Bon Jovi, Jon; Sambora, Richard S.; Child, Desmond;

Shot through the heart and you're to blame
Darlin' you give love a bad name

An angel's smile is what you sell
You promise me heaven then put me through hell
Chains of love got a hold on me
When passion's a prison you can't break free

Oh! You're a loaded gun, yeah
Oh! There's nowhere to run
No one can save me
The damage is done

Shot through the heart and you're to blame
You give love a bad name
(Bad name)
I play my part and you play your game
You give love a bad name
(Bad name)
Hey, you give love a bad name

Paint your smile on your lips
Blood red nails on your fingertips
A school boy's dream, you act so shy
Your very first kiss was your first kiss goodbye

Whoa! You'€™re a loaded gun
Whoa! There'€™s nowhere to run
No one can save me
The damage is done

Shot through the heart and you're to blame
You give love a bad name
(Bad name)
I play my part and you play your game
You give love a bad name
(Bad name)
You give love, oh!

Oh! Shot through the heart and you'€™re to blame
You give love a bad name
I play my part and you play your game
You give love a bad name
(Bad name)

明報  (發行量 / 接觸人次: 95,578) 2010-04-12
A11 | 港聞 | 筆陣 | By 南方朔標示關鍵字
字數: 2202 words
 跳至同頁之其它標題
三個民主的負面樣本!

人類歷史上,不斷的有各種集體性、暗藏着價值支配性的名詞。在19 世紀之前,最普遍的是「文明」這個詞, 「文明」被用來和「野蠻」、「落後」做對照。有些國家是「文明」的,有些則是「野蠻」、「落後」的。這種對照建構出了價值和權力的秩序。

而從20 世紀起, 最重要的集體性名詞變成了「民主」, 「民主」這個詞的內涵很難被說清楚,但透過選擇性的定義,它的確成了「民主——不民主」的價值支配秩序。最極端的,乃是「民主」甚至被當做武器來使用,成了國際社會強權政治的重要環節。

我們不能否認「民主」的各種內涵裏的確有許多值得肯定與應當追求的元素,但在思想的方法論裏,使用「文明」和「民主」之類的「集體性名詞(CollectiveTerms)」時,由於它內涵外延散漫,人們遂必須格外慎重,最後要將其拆開,將它變成涉及具體行為與規範的「個體性名詞」,始能具體分析與遵行。否則這種概念就只是一種符號式的概念,或者純屬口號。

有關「民主」的問題,上個星期就有3 起事情非常值得注意,依其嚴重的程度,分別為:

(一)最嚴重的乃是中亞吉爾吉斯的群眾暴亂。吉爾吉斯在2005 年因「鬱金香革命」而民主化,一度號稱「中亞的瑞士」,但民主化之後,總統巴基耶夫濫權貪腐又無能,於是4 月7 日群眾暴亂。反對派組成臨時政府,而巴基耶夫逃回自己的地盤,拒絕下台。吉爾吉斯有內戰之虞。一般認為5 年前的「鬱金香革命」乃是美國策動的「顏色革命」之一,而這次暴亂則可能是俄羅斯扮演幕後推手,這意謂着發生在吉爾吉斯的事,雖然以「民主」為名,但其實卻根本與「民主」無涉,而只是國際強權的博弈。美國以「民主」為名策動各種顏色革命,但取得政治控制權後,對新當權者的各種倒行逆施則都假裝沒看見。「民主」變成強權的工具後,其結局之悲哀由此可見。

(二)次嚴重的則是發生在泰國的紅衫軍暴亂。泰國自1932 年君主立憲迄今,政治的基本規範,政黨及政客行為以及司法公信力等始終未曾穩固,因而國王及軍人仍扮演終極角色,群眾的民主認知和紀律當然也闕如。2006 年至今,黃衫軍的亂局結束之後又是紅衫軍,過去黃衫軍的亂局並不嚴重,但這次紅衫軍則嚴重多了,他們已會用榴彈攻擊總理府,會開槍射擊軍警的直升機。目前由於泰王已高齡82,這個終極的仲裁者已不再扮演角色,因而泰國的亂局即有失控擴大之虞。

(三)看起來比較不嚴重,但長期觀察卻頗值得憂慮的,乃是台灣的民主了。台灣的民主已經過了政權和平輪替,這是好現象。但台灣民主的規範化仍不嚴格,政黨惡鬥仍在持續。台灣不會出現吉爾吉斯及泰國式的武裝暴亂,但卻不斷上演政府無能、這個不敢那個也不敢的局面。最通常的乃是政府對自己應當有的「管理者角色」的棄權。最近台灣在討論產業創意的輔導問題,由於在野黨主張降稅,經過一番糾纏後,執政黨不敢堅持,恐懼可能會失去選票,最後已可能在稅務上讓步。

過去多年來,台灣政黨惡鬥到最後都以減稅為籌碼,台灣經濟不振,財政赤字日益嚴重。根據台灣自己的算法,目前政府債務已達台幣4.6 兆,隱藏性債務則達台幣8.4 兆,若根據國際算法,到2008 年底,台灣債務已達台幣12.8 兆,相當於台灣1 年的GDP。台灣的民主沒有打殺暴力,而只有無止境的喧鬧,以及公共事務上最後全都以公共財政為籌碼,公共債務達到GDP 的百分之百,這已是相當危險的比例了。再過若干年,台灣變成今天的希臘,也不令人奇怪!

因此,一個星期內,人們看到3 種程度嚴重不一的民主樣本,已應警惕到,概念上的「民主」似乎是個好東西,但在「民主」的實踐上,它卻狀况百出。前幾年,美國出現過「民主輸出論」。在國際政治上,它是「人道干涉主義」的一環,只要任何國家的生活、人權或政治表現被說成「失敗國家」,它都有可能被納入到顏色革命之列。但演變至今,人們其實早已知道,這種「民主輸出」乃是一種雙重標準的國際強權操作而已。它以「民主」為口號和手段來取得附庸政權,至於這種政權是否「民主」,則不在它理會的範圍之內。這也是我對「附庸式的民主」不能同意的原因。「民主」必須從每個社會自己長出來!

而由泰國,以及亞非拉,包括台灣在內,每個社會自己生長出「民主」的過程也都不一定順利。「民主」的實質內涵極多,它由最低限的人民權利與福祉的保障,到人民參與公共事務,到最後層次的政黨自由和政權輪替,都有着太多「民主陷阱」。人民權利與福祉的保障最易,只要民主能有媒體及表達自由,即可透過媒體監督,讓官民關係改善,使貪腐收斂。但進入參與這個層次,它的難度即告大增,最困難的是當人人皆可參與,那麼眾聲喧嘩,到底誰說了算?當我的參與未受到理會,我又將如何?民主與秩序的形成,乃是民主第一個大難關,泰國混亂未已,主因即在於它在民主與秩序的形成上出現障礙,當缺乏有效的體制權威與公信力,每個人都自認是受害人,當出現衝突最後就只好各憑群眾實力和軍警實力來解決。黃衫軍完了又紅衫軍,大家都認為自己代表的正義不彰,誰又能做最後的仲裁者,民主要有「民主權威」,而「民主權威」不是任何個人,而是體制、法律與文化,泰國缺乏了「民主權威」,最後只得喧鬧下去,當問題嚴重,暴力甚至準群眾革命都會發生!

而台灣的民主則是它已發展到一個「百分之五十對百分之五十的社會」(Fifty-to-Fifty Society)這樣的困境,任何問題都會被政治化,而後兩極對立,形同「民主內戰」,它做不出大事,改革不了任何體制,只得一直自我消耗。今天台灣經濟不振,社會分裂,財政日窘,即是這種「民主內戰」的苦果。台灣正在消耗過去半世紀的成果,還會繼續消耗下去!(A1105)

南方朔《亞洲週刊》主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