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黃竹坑私營大學計劃無疾而終 Land for Education or Land for Residential?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逸港居海旁夜青刑毀六車,九人被捕 Criminal Destruction by Teenagers
Sing Tao Daily A16 | 港聞 | 2011-03-29
| ||||||||||||||||||||||||||||||||||||||||||||||||||||||
| |||||||||||||||||||||||||||||||||||||||||||||||||||||||
夜青一族變「破壞兵團」,深宵嬉戲肆意搗毀汽車!一批青少年男女百無聊賴,昨凌晨在香港仔一公園喧嘩吵鬧,更大肆破壞路邊車輛發泄,有五部的士及一部客貨車被搗毀。警員接報趕至,當場截獲九名涉案男女,當中最年輕只有十三歲,警方正調查犯案動機。 現場為香港仔海旁觀海徑近逸港居,上址一個的士站,入夜後有不少的士或其他車輛停泊。昨凌晨時分,上址停泊五輛的士、一輛客貨車及一輛私家車。凌晨二時許,一批青少年在附近公園流連,互相追逐嬉戲,喧嘩吵鬧,有人疑感悶極即興搞破壞,肆意踢路邊車輛及倒後鏡,並強行將的士車頂燈蓋扯脫,街坊睡夢中聞連串擊打硬物聲響,不勝其擾,致電報警。 最小13歲 警員聞訊趕至,截獲七男兩女青少年(十三歲至二十三歲),同時發現五輛的士及一輛客貨車分別車頂燈箱、車門倒後鏡、膠邊、雨擋及水撥被破壞。警員調查後,懷疑該批男女與案有關,遂以涉嫌刑事毀壞將他們拘捕,並聯絡車主到場了解情況。 南區區議員徐遠華表示,南區的童黨或夜青問題向來不算嚴重,只石排灣邨和田灣邨附近有較多夜青流連,惟即使他們蹓躂至海濱公園,也很少選擇在觀海徑一帶逗留,相信昨日的刑毀案只屬偶發性個別事件,「那處較接近香港仔警署,他們(指夜青)一定不會在該處流連,以免被巡警干涉。」 徐認為,涉案被捕人士部分仍未成年,情況令人關注,他將在區議會提出,商討解決區內青少年問題,並呼籲警方增派人手巡邏,學校則加強教育和輔導。據徐所知,警方反黑組對今次事件甚表關注,正了解案件是否牽涉黑社會活動。記者吳志豪
|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轉載:愛書人義賣籌款 二手書再活一次 Report on the Read-cycling
【明報專訊】惜書人愛看書之餘亦愛儲書,但香港居住地方小,藏書過多亦是一種煩惱。「書送快樂」創辦人劉庭善(Cynthia)眼見身邊不少中產人士為子女大灑金錢購買課外書,但隨著子女長大,書本變成了「雞肋」,留之無用,棄之可惜,遂發起收集義賣活動,再購書捐予慈善團體,亦希望藉二手書交換,延長書的生命。
兩女書不離手 鄭丹瑞 捐500本
藝人鄭丹瑞(阿旦)的女兒已經18歲和20歲,今次響應活動捐出逾500本書。阿旦從不給女兒買玩具,但兩名女兒熱愛閱讀,連吃飯走路都書不離手,阿旦遂不停為女兒買書,且不設金額和數量上限。阿旦透露,女兒小時候最喜歡看小說,藏書包括《哈利波特 》和《魔戒 》系列、偵探小說和愛情小說。一集《哈利波特》,兩女用半天已閱畢,每隔數天又拿出來翻一遍,但限於空間和年紀,總有些書不能再貯下去。阿旦笑言,女兒對於陪伴成長的書依依不捨,但終於為慈善捐出。
本身亦為母親的Cynthia,於2009年成立「書送快樂」推廣閱讀。愛書的她,亦一直面對家中藏書過多的問題,當中不少仍簇新的書其實已不會再翻看,「如果要送去堆填區被泥土堆埋,我實在做不出﹗」她說,身邊不少中產家庭都面對這煩惱,「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很捨得給孩子買書。一套《老鼠記者》,買的時候很貴,但長大了便不會再看了﹗」
款項助團體買新書
「書送快樂」將於4月1日至3日在德福廣場 一期舉行「書送快樂日」,現已募捐了約4000本書籍,大部分將以優惠價10至60元出售,市民亦可帶同七成新的書籍,換取書券在場內購書,但不接受教科書或技術參考書。Cynthia希望可藉此宣揚分享和珍惜書的慨念,「其實一本書只要珍惜去看,可以擁有很多次生命,可跟其他人分享」。她說,為免出現書籍錯配,不會直接把舊書捐給慈善團體,但會透過義賣籌得的錢,為有需要團體購買適合的書籍,亦會安排有需要團體到場免費挑選合適的書籍。
明報記者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Bring-A-Book & Share (書送快樂日)
Friday at 11:00am - April 3 at 8:30pm | |
- Promote the joy of reading and recycling of resources. - Raise fund to buy new books for local communities in need. * Buy or donate good quality used books, meet-the author talks, public video book review competition. Fund raised after deduction of administration costs will be used to buy new books for local communities in need. [ We are collecting good quality used books before the Event. If you have used books that are 70% new in condition and they are non-textbooks nor technical reference books, please consider donating to us. Please contact cynthialau@read-cycling.org for collection details. We are as grateful regardless the size of the donation.] - 推廣閱讀樂趣及提倡循環善用資源 - 籌得善款將用作為本地有需要社區購買新書 * 買和捐贈好看的舊書、作者現場分享看書樂、一 take過錄像書評公開比賽。籌得款項扣除支出將為有需要社區購買新書。 [ 我們正收集好質素的舊書,要是閣下有7成新的非教科書/技術參考書,希望你會考慮捐給我們。收書詳情請電郵 cynthialau@read-cycling.org聯絡。數量多少一樣感謝。] |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惠福道興建「超級豪宅」 Luxury Residential Project at Welfare Road
地址:香港仔惠福道
座數:6座
單位總數:411個
單位面積:分層約1,000至5,000呎;特色戶約3,000至5,000呎
間隔:分層提供1至4房複式戶
預計落成日期:2010年3月
同區物業參考價:南灣(預計2011年3月入伙)一手平均呎價$14,662
Property Times 006-015 | 封面故事 | By 甘潔瑩、祝加晞、彭寶珍 | 2010-12-18
| |||
|
市區之選
惠福道項目 打造成「超級豪宅」
主打賣點:
˙港島區罕有豪宅新盤
˙提供分層及洋房選擇
˙ 挾港鐵南港島綫概念,未來升值潛力睇高一綫
由嘉華、信和及南豐合作發展的香港仔惠福道項目,早於今年4月已入紙申請預售樓花同意書,料明年中才應市,意向呎價將參考鴨脷洲新盤南灣,市值近$200億。
嘉華早前曾透露,惠福道項目投資額逾百億,並將該打造成「超級豪宅」,加上港鐵南港島綫工程將於明年動工,並將於黃竹坑設站,未來升值潛力看高一綫。項目全數提供411伙,大部分單位坐擁深灣遊艇會海景,當中分層單位面積介乎1,000至5,000平方呎,採1至4房間隔,主打2,000餘平方呎3房單位,特色是大部分屬複式設計。此外,該盤提供12伙「天際泳池大宅」及11座「主席大宅」,面積約3,000至5,000平方呎,佔整體比例不足一成,最快可於2012年3月落成。
項目早於今年年中進行軟銷,據悉獲不少上市公司主席及中港兩地公司管理層查詢,故有機會於本港及內地同步進行宣傳推廣。
嘉華、信和及南豐於07年10月合力投得惠福道地皮,涉資逾$94.2億,樓面呎價為$8,842;該項目於去年9月已獲批則,擬建6座住宅,另加2層平台及3層地庫車場。
同區市況
南灣592呎1房 最平叫價$750萬起
與惠福道項目一岸之隔的鴨脷洲新盤南灣,由今年7月開售至今已累售約668伙,佔單位總數逾九成,平均呎價$14,662。據了解,項目尚餘不足10個一手單位,大部分為連天台等特色戶,惟發展商現時封盤。項目開售至今暫錄一宗摸貨成交,單位為8座低層C室,771呎,山景2房(連套房),由投資者於今年9月以$924.2萬購入,持貨兩個月,於11月以$1,138萬摸出,獲利$213.8萬,短短90日賺幅達23.1%。市場現時約有300個二手放盤,每呎叫價由$1.5萬起,入場費最平592呎1房,叫價$750萬起。
惠福道項目Info
發展商:嘉華、信和、南豐
地址:香港仔惠福道
座數:6座
單位總數:411個
單位面積:分層約1,000至5,000呎;特色戶約3,000至5,000呎
間隔:分層提供1至4房複式戶
預計落成日期:2010年3月
同區物業參考價:南灣(預計2011年3月入伙)一手平均呎價$14,662
黃竹坑籌款 Fund Raising in WCH
I raised fund for Democratic Party at WCH this afternoon.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my expectation was to raise $800 in 2 hours. (http://hk.myblog.yahoo.com/our_wch/searchblog_art?p=%E7%B1%8C%E6%AC%BE&my=1)
Maybe you don't know all DP's elected councillors must give 10% to 30% of our salary to the party, plus the donation we got from the public, so that the party can have money for operating. My yesterday's entry, SCMP's editorial, discussed the financial problem political party face and I think David Webb's comment is quite right.
I met my targe tonightt: the amonut we raised is just over $800. Thank you so much!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政黨政治 Political parties find it difficult to mature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閱讀作為紀念(2) Reading as Remembrance(2)
沙啞了的嗓子
這是在五十年代,我的一個學生。我教了他兩年,是他五、六年級的班主任。他是一個很惹人喜歡的小孩子。
母親似乎是文盲,那麼,父親大抵是武俠小說迷,所以給了他一個這樣的名字。他的名字叫「劍俠」,與外貌神態對比,使人感到幽默。
稚氣,矮小,瘦削,薄薄的淡黃的短髮,眉清目秀;常帶笑容,不但咧着嘴兒微笑,連瞇着的一雙烏溜溜的眼睛,也像會發出笑聲似的。
同學們往往拿他的名字開玩笑,向他虛晃一招,大叫:「劍俠,看劍!」他總報以咧着嘴、瞇着眼的微笑,不以為忤。
他愛發問和答問,很多時是全班第一個舉起手來的。他說話的聲音,低沉沙啞。叫他大聲一點,讓全班都聽到;但他用盡了氣力,也還是那麼低沉沙啞。在知道他的底蘊之前,我曾向他說笑,給他一個英文名:Paul,中譯叫「破鑼」。
小息在操場上,我問他:「看過醫生沒有?」他輕輕地點頭。「喉嚨聲帶有病嗎?」他使勁地搖頭,沒有作聲,嘴上和眼睛的微笑都消失了。
他的家在小山上的木屋區。家訪時,要事先約好他,在山下的小路口等候,帶我前去。他像一隻小猴子那麼矯捷,總走在我的前面,不時停下來,回頭望,等着我趕上他。
父親不在家。我告訴母親:他的成績很不錯,聽話守規矩,與同學相處得很好。她聽了很高興;劍俠聽了,嘴兒和眼睛都笑得很燦爛,撒嬌似的伏在母親的肩膊上。我向母親提及他沙啞的嗓子,她帶着沉重的悲傷和內疚,告訴我這樣的一件往事;劍俠不願聽,跑了出屋外。
「看過多次醫生,都說沒法醫好的了。在他兩歲的那一年,我們也住在木屋區裏。一天黑夜,突然發生大火,爸爸和我抱着他倉皇逃跑。他驚得放聲大哭,哭得不能收聲,逃離了火場還在哭,一直哭到聲音沙啞了。從此,他的聲音就這樣沙啞。醫生說,聲帶壞了,沒法醫好的了。……」我默默地聽着,不忍直視她臉上沉重的悲傷和內疚的表情,默默地環顧簡陋的木板的四壁。
我離開時,劍俠回來了,和母親在小山上招手送行。我幾次回頭仰望,那兩個小影在黑壓壓的木屋區的暮色中,漸漸消失。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六日
他有一雙精靈的大眼睛
某學年開課的第一天,一個四年級的插班新生,與同學打架,被帶到校長室。他自此「人氣」急升,以頑皮好鬥著稱全校。
他個子矮矮,頭大而扁扁的,有一雙烏溜溜的精靈的大眼睛,身體精壯結實,動作敏捷,說話伶俐。從外貌來看,頗惹人好感。
一天午後,我在學校附近一間茶樓進午膳。他帶着一對失明夫婦進來,坐在不遠。坐定了,他悄悄地走過來,輕輕地對我說:那是他的爸爸媽媽。我再一次,注視了好一會,他那一雙烏溜溜的精靈的大眼睛。
他總是不時犯規鬧事,常常被帶到校長室來。我還是對他有好感的,甚至在處理時,頗為偏袒寬容。這除了他的家庭背景外,我覺得他只是過份好動而已,沒有壞心腸,而且那開朗活潑的個性,難能可貴。
在校長室裏,單對單的談話,使我對他的家庭多了一點了解。他說,共七兄弟姊妹,我被嚇了一跳,一對失明父母,怎樣去撫養七個兒女啊!他說,本來是八個的,最小的一個弟弟,父母帶去行乞時,給人搶走了。大抵這個弟弟,外貌也長得很惹人好感,所以被歹徒垂涎而拐帶了去。他還告訴我:家裏領取綜援,父母晚上到鬧市去行乞,白天常常在家與失明的朋友打麻將。我沒有追問,但始終不明白,失明人士打麻將的遊戲規則是怎樣的。他排行第四,有一個哥哥和姊姊已做事了,只是一些工資低微的工作。
一天晚上,我在尖沙咀的一條隧道,看見一對行乞的夫婦,並不在意。走過了一段路,他從後面追上來叫我。我問他,為甚麼這麼晚,還在離家那麼遠的地方?他說,是帶父母出來行乞,現在要回家了;剛才看見我,躲起來不敢打招呼,後來終於忍不住才追上來。
很多年後,晚上十一時,我碰見他在觀塘街頭擺通宵茶檔。他日間做裝修工人,茶檔是與朋友合作的兼職。已婚,有一男孩,就放在攤檔旁的搖籃車,也有一雙烏溜溜的精靈的大眼睛。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校巴接送學童問題、轉乘優惠及電單車泊位 School Bus and Motorbike Parking Space
網誌瀏覽人次超過20萬! Two Hundred Thousand Visits!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要求復建居屋遊行 HOS Flats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母親節一日遊 Local Tour on Mother's Day
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關於預算案的電郵 Emails about Bedget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轉載:人民大會堂外的「遊說者」
当熊伟从湖北荆门出发,挤上发自长沙开往北京的那列班车,他开始见证一个时代的来临。1990年代末期,时事观察员已经忍不住冲动,要为这个重新荡漾思想解放气息的年代命名。熊伟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他此后的事业几乎就此决定,虽然对全国“两会”产生深度理解于他还要很多年以后。
“橡皮图章”的印记开始慢慢转变,在可被允许的范围内,代表、委员的声调越来越高。他们也需要汲取民间和知识界的养分,在媒体的镁光灯下证明自身的存在。熊伟,一个一直游离于权力场域之外的民间思想者,其参政激情开始有所凭依。这种合作的可能,我们也从王奕鸥、张伯驹、雷闯等人身上发现。
虽然参政的动机互有差异,但这是一群有着相同精神气质的个人。他们聚集在人民大会堂“山”字形花岗岩建筑的外部,与会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互动,以一种书写与代言的方式建立联结,他们的理念、利益与心声就这样进入国家议事堂,对中央的决策与立法产生影响。
媒体对这群人的发掘,是从最近几年开始的,他们被称为“游说者”,或者“走廊上的人”———虽然他们在“两会”期间连人民大会堂正门外那十二根浅灰色大理石门柱都摸不到。
和西方的游说产业比起来,他们更像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不成规模,但却有更多的理想主义,更少晦暗不明的利益诉求。在中国相关法律的空窗期,他们浮出水面,意念笃定地呼吁并践行着,为了国家的善治与个人尊严。
政治动物的盛宴
很多年以后,熊伟从湖北荆门的热电工人,转型成为中国鼓吹公民参与立法第一人。他这样定义“公民参与立法”:公民参与立法是指公民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合作,特别是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合作,向各级人大及常委会、政协提交议案、建议、提案,特别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议案、建议,推动有关法律(包括法规、规章、法律性规定、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等)的制订及实施等。
和“游说”比起来,“公民参与”字面上凝聚了更多的阳光。不过,即便熊伟本人,作为公民参与的“游说”也不仅仅局限于“立法”。被我们关注的这些个游说者,有的为保住长江珍稀鱼类最后的家园奔走呼号,有的呼吁加大对乙肝歧视单位进行处罚的力度。
这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的表现有关。除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程序,他们可以包山包海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议案”和“提案”。当然,“立法”层面的游说更为普遍,原因很简单,“立法”的突破具有更大的普惠性。
熊伟是这群人中最早介入“游说”行业的,其他游说者,大多在2005年之后,才开始踏上这一路程。这大概不是一种时间上的巧合,在人大的“广东现象”引发连锁效应,并被媒体广泛报道之后,“两会”代表、委员的作用强化,他们也开始主动吸纳来自民间的建言,民间的游说者因此有了暴增趋势。
通常来说,他们背后有一个民间机构做依托,N G O的日常诉求———无论是环保、保护动物、消灭乙肝歧视还是寻求罕见病的救助,带有某种一贯性,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游说,也是“两会”作用强化后可想而知的行动取向。N G O在某一领域的长期深耕,也使他们的建言具备了相当的专业性。
张锡春是个罕见的例外,他执着于将“侵占罪”由“刑事自诉”改为“公诉”,虽然有自己工作经验做支撑,但背后法律专业知识并不充分。按其修法的逻辑,所有刑事自诉案件都将变为公诉,不获法律人认可,也在情理之中。这个人生已经定格的警察,更多展现的是公民对国事的关切———目前,我国尚欠缺更多释放参政热情的渠道,而每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因其相对的开放与吸纳性,而成为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游说的盛宴。
游说者们的困顿
在熊伟的专业建言生涯中,着力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的“议案”。他从2002年起,不断游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支持他的提议(先后获得1000多代表支持),甚至都有了完整的法律草案,并获得法学界的部分声援,用他自己的话说“民政部也支持”。不过,最终全国人大并未采纳这一提议,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于去年10月修订实施后,熊伟另立《村委会选举法》的梦想正式寿终正寝。今年,熊伟没有再提关于《村委会选举法》的任何建言。
建言十余年,熊伟所取得的实质性的立法进展是什么?连他自己都举不出一件。虽然熊伟“从没怀疑过自己的行为,只是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但他的处境,颇能凸显目前中国游说者的困顿。“瓷娃娃”王奕鸥是另一例子,因为效果甚微,与她合作的人大代表“都不想再交这个议案了”。
中国的人大代表并非专职,“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之外的法律制定与修改,权限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那里。所以,仅仅游说成功若干人大代表,常常并不意味着什么———更多时候的意义,是令建言借由两会增加了更多的关注度。
媒体的报道天然具有简化游说与立法间因果关系的倾向,有时甚至会传达某一法案的出台全赖游说者推动的错觉。雷闯及其背后的北京益仁平中心,是公认在反乙肝歧视上卓有成效的游说者,但即便如此,益仁平中心负责人陆军2009年初接受南都采访时,仍认为,虽然各部委要对建议、提案进行答复,但如果答复过于敷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是没有办法的,“他们的地位亟待提高”。
熊伟也对南都表示,“答复公开才有意义”。某种意义上,这与其说是借助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力量,毋宁说更多依靠的是舆论监督———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合作的结果,除了能获得相关部委平日难得一见的答复,还有增加媒体曝光压力的意图。
这种游说的热情,更多受一种公益心的驱使(虽然背后或亦含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如王奕鸥与罕见病群体的游说)。张丹和身后的动物保护组织、雷闯与乙肝患者群体,甚至于作为个体的张锡春,都不是专业的游说者,他(她)们是在自身工作之外,额外腾挪出精力与时间进行游说。游说的意义于他们,和找媒体报道施压并无二致。
熊伟是独一无二的专业游说者。他在这条路上走得有些艰难。他会感慨道:“如果北京有100人像我这样做,对推动立法民主就是一大进步。”他没有想通的是,在他找到一条有基金支持的可持续游说路径之前,他的行为根本不具备可复制性。
警惕阳光外的游说
“我们是为服务大多数人利益,老百姓不会为此给钱,我们是凭学识和责任感在做。”熊伟这样说,他对西方的游说团体并无深入了解,但知道他们是为利益集团服务,“不一定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具体到中国,“如果收钱去做游说,那要警惕被有钱者如房地产商收买和‘绑架’。”熊伟说,他也遇到过地方政府和房产商做人大代表工作,争取相关利益的个案。
此次推出的人物群像,更多从事的是可摊在阳光下接受检验的游说。但我们也深知,在现实的曲径通幽处,存在着利益集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利益交换可能性。这样的交易,通常在暗箱中发生,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揭示。
在中国,并无专门针对“游说”的立法与司法解释,在游说,尤其是利益团体的游说成为公共领域普遍现实的情境下,是到了该正视其存在的时候了。
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因两会代表、委员的权力局限,利益集团可能会更深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具有决策权的行政机构中去,这才是更为有效的游说。这样的行为已经在发生(譬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朱志刚受贿案),立法机关应及早图谋因应之策。
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游说现象也在转型期中国萌动。他们大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游说团体,相较于更为低调且远离镁光灯的利益团体游说,他们发挥的作用也更为有限。
南都首席记者 韩福东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59A小巴優惠計劃 Minibus Interchange Concessionary Fare Scheme
反對短視預算案大遊行 Say NO to the Budget!
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轉載:中國議政制度的設計軌跡
中國議政制度的設計軌跡 |
全文見:http://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20110303/ArticelA07002FM.htm 南方報業新聞時間: 2011年03月03日來源: 南方周末 |
|
人大代表人數過多,高層早就意識到。 1979年修改選舉法時,時任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彭真說,代表人數太多了,並不便於代表們充分討論和決定問題,“形式上看起來很民主,實際上並不一定能充分發揮民主”。 □南方周末記者蘇永通發自北京南方周末實習生王鍾的 坐在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的三層,只有用望遠鏡,才能看得清台上人的樣子。 這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議政現場,近3000名人大代表,2200多名政協委員,以及幾千名記者濟濟一堂。 全國人大和政協,政治屬性不同,前者為最高國家權力機構,後者為統一戰線組織,但始終交彙在一起。 1949年召開的“新政協”承擔了臨時國會的功能,直至1954年一屆人大召開;1959年,政協三屆和二屆人大先後召開,形成“兩會”同步現象。 1977年後,“兩會”還與黨的會議,從開會時間到議題,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特別是黨代會所決定的國家大政方針及人事安排,與隔年年初召開的人代會議題和選舉形成呼應。 “黨代會———政協———人代會”,勾勒出中國式民主的基本邏輯:黨是國家的核心領導力量,與民主黨派實現“協商民主”,通過人大完成合法執政程序。 從歷史經驗來看,“兩會”最為“生動活潑”的時候,往往是黨內民主最好的時候。 前蘇聯建議中國盡快召開人代會 “三權鼎立”的議會制一開始就被作為剝削階級的製度產物而否定。在中國的人大製度下,沒有朝野之分,不輪流坐莊。 薄一波曾回憶,1949年初,毛澤東對來訪的蘇共政治局委員米高揚說,議會制度在中國徹底喪失威信,從袁世凱、曹錕直至蔣介石的國大均失敗了。 中國共產黨會建立一個怎樣的“新中國”,並沒有太多令人意外的地方。 毛澤東在當年的多篇文章中,都明確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體是“民主集中製”,並直接指明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新中國”的政權建構,基本以前蘇聯爲模板。 1949年9月召開具有臨時國會功能的政協會議,其中確定的一個目標是通過普選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按新政協三年任期,時間大概為1952年底。 不過,由於新政協聲譽和地位等考慮,中共決定先開第二屆政協會議,而把人代會延至3年後。 斯大林則建議中國盡快召開人代會。 1952年,他對到訪的劉少奇說,沒有選舉和憲法,新政權會遭到合法性攻擊(見中央文獻出版社公開出版的《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第四冊)。 最終,由於自然災害等因素,一屆人大終於在1954年舉行。 “兩會”上的黨派 在第一屆政協產生的中央人民政府成員中,最顯著的特點是“聯合政府”,主席為毛澤東,6位副主席中,有3人為民主黨派或無黨派,56名委員中,民主黨派無黨派為29人。 第一屆全國人代會後,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民主人士不再擔任國家副主席或國務院副總理,而集中到人大常委會。 劉少奇當選首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3位副委員長中,有8名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 毛澤東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的政府,仍是統一戰線的政府。 國務院35個部長、主任中,黨外有13人。 第一屆人代會召開,政協的性質乃至存廢,曾引發第一次有關“兩院制”的討論。 有人主張它應具有國家權力機構性質,但也有人認為它沒必要再存在。 毛澤東拍板的意見則是,政協有必要存在,但不是權力機關,否則就“一國二公”。 毛澤東將政協定位於統一戰線組織,任務是協商國際關係,商量候選人名單,提意見,協調民主黨派團體關係,學習馬列主義等。 從“聯合政府”性質改組而來的政協,保留其黨派特色,其中還包括中共以及很特別的“無黨派”;而人大則以選舉地區為基本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統一組團參會。 黨派色彩在人代會上則被淡化。 1989年通過的全國人大議事規則,沒有規定黨派有提案權。 時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張友漁認為,黨派不是國家機關,不宜以它的身份向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提出議案。 1980年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決定修憲後,一院製或者兩院制的討論再次激活。 憲法修改委員會秘書處也作了研究。 有人(比如胡喬木)主張按行政區劃設地區院,按行業界設社會院;另一種意見則堅持一院制。 後來,兩院制未被採納。 鄧小平說,還是搞一院制,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出版的《鄧小平思想年譜》披露,1980年,鄧在一個文件上批示:不要把政協搞成一個權力機構,政協可以討論,提出批評和建議,但無權對政府進行質詢和監督。 它不同於人大,此點請注意。 大會瘦身難,充實常委會 開大會並非1949年之後才有。 1936年首屆“國民大會”代表總額為1200名,由於戰爭等原因延至1946年召開時,代表人數擴至2050人。 而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人數為1226人,與當初“國大”初定的人數恰好相當。 為建國十週年獻禮的人民大會堂1959年落成,它的建築總面積比故宮全部建築面積大,特別是擁有一個萬人大禮堂。 全國人大代表人數也從一二屆的1000人左右,猛增至三四屆的2800多人,五屆達到創紀錄的3497人。 全國政協委員1978年至今,則穩定在2000人左右。 人大代表數過多,高層早意識到。 1979年修改選舉法時,時任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彭真說,代表人數太多了,並不便於代表們充分討論和決定問題,“形式上看起來很民主,實際上並不一定能充分發揮民主”。 1979年選舉法修訂,將全國人大代表人數上限定為3500人,1986年該法再次修訂時,終於“瘦身”至“名額不超過三千人”。 人數難以壓縮的官方解釋可歸納如下:一是中國人口眾多,二是要照顧少數民族等“比例”,使得各方面都有代表。 已故憲法學家蔡定劍1986年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 他曾回憶,當時有兩種方案,一種主張將155個常委數量擴至至少500個以增強代表性,另一種思路仍是減代表,比如減少到2500人或2000人,“軍人也不需當人大代表”。 此動議即遇到軍隊反對,各個省也不同意減。 問題的解決突破口最終被放在強化人大常委會的職權上。 1982年通過的憲法,賦予人大常委會立法權,原屬人大行使的監督職權也被授予常委會行使,比如可審查預算調整方案,可根據總理提名,決定部長人選等等。 這一改變的重要理由除了常委會便於討論之外,還緣於常委會有經常性的工作,而且可以“經常地開會”。 現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每兩個月舉行一次,一年共六次會議。 相應的重要舉措是:人大常委會委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職務,向專職化發展。 ...... 全文:http://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20110303/ArticelA07002FM.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