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貧者無立錐之地的香港

因受到facebook內一位買不起樓的醫生的文章的啟發(我已徵得作者wookamwing的同意,原文刊載於二零零九年十月十八日《明報星期日生活》001版 http://news.mingpao.com/20091018/vza1h.htm;及作者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wookamwing#/wookamwing?v=app_2347471856),令我想起了去年陳克勤講錯英文慘被惡搞後我寫的網誌,我認為那是政治新聞娛樂化的典型例子,令市民完全忽略了陳克勤提出的一項很貼近民心的政網:當時他說他當選後最希望跟進年青人買業和住屋困難問題(詳見我一年前的網誌:http://hk.myblog.yahoo.com/our_wch/article?mid=3818) 故在昨天的區議會特別會議上,我除了提出施政報告內關於黃竹坑和南區的教育、醫療和活化工廈項目外,我也提出了近期大家關注的住屋問題。

我在會上的表達不如現在寫出來得這麼完整,一來是事前沒
準備講這個議題,二來臨場發揮也不甚佳。我的議政質素尚待提升!慚愧慚愧。我在會上大意說,現在香港又再一次獲得"貧富不均排名第一的殊榮",古人所謂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又說有恒產者才有恒心,因稍知中國歷史的就知道每個朝代末期都幾乎會出現貧富懸殊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問題。以現在香港的情況看,大家會覺得這是危言聳聽,但如果從香港的長治久安著眼,如果政府不及時根治這兩個問題,這終究容易引發社會動蕩不安的政治隱患。

這個星期天將有一個無殼蝸牛的遊行,呼籲政府出手協助市
民住屋。但現在政府動輒以"小政府,大市場"的原則被動式回應社會訴求,我在會上說如回看當年殖民地政府推出的公屋和居屋政策,明顯是政府強力介入和干預地產市場的措施,但現在大家都會認為公屋和居屋是政府的德政,因為從宏觀的整體效益而言(不是僅計算投放多少資源和回收多少利潤這樣的成本效益!),其對社會的穩定和長期發現難以估量的效益(試想如果香港公屋和屋屋住戶全部要租屋住會是怎樣的情形)。

在會上我更以自己為例,我大學畢業,任職議員助理時月收約一萬,擔任全職區議員後月
入約兩萬,坦白說可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除了給家用和自己花費,我要儲蓄多久才付得起首期?更重要的是,我已屬較幸運的一群,社會上教育程度和收入比我低的年青人比比皆是,我們已不符合申請公屋資格,二沒有條件購買居屋(不是公屋戶主),三沒有能力購買私人樓。如此沈重的供樓負擔,還叫年青人如何供養父母?如何養妻活兒(特首還鼓勵年青夫婦多生一兩個呢,但誰敢?!)

如我在去年的網誌所講,這是政府必須正視、研究和推出政
策去舒緩的問題。可惜一談到房屋問題,我們的政府只會立即就想到房地產,立即想到"小政府,大市場",然後把它歸入經濟範疇,然後既擔心地產商的壓力,又害怕重蹈董建華八萬五建屋大計的覆轍,卻從來不去想一想"小政府,大市場"並不是一成不便的死教條,而是可因時置宜可加以調整的原則。我們的政府始終意識不到香港的住屋問題已絕非經濟政策,而是關係社會民生和香港長治久安的政治問題。

我曾一篇文章中引用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網》稱讚隋文帝勤
於吏治的話,但錢先生同時指出隋文帝的「只知有吏治,並無開國理想與規模」,我把曾特首比作現代隋文帝,因為他是世界級的能吏,但他的視野和眼光也囿於此,曾特首和隋文帝一樣,不知道錢先生所指的「此時的統治權所急切需要者,乃為一種更高尚、更合理的政治意識,而惜乎隋文帝說不到此。」我沒想到,我們無法寄望他能夠為香港開創民主新世代,現在他卻連為市民提供安居樂業之所的政治前瞻力和執行能力也讓人失望。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我在會上建議政府
從兩大方向著手舒緩住屋問題,一是重新檢討和放寬公屋的申請條件,二是應重建居屋。如此才是回應社會的訴求和施政報告第88段提及促進社會流動的正確施政方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