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新亞書店二手書 Second-hand Books on Cultural Interaction

早前去逛新亞書店,無意間竟發現同一主題下的三本舊書,我買了下來互相參照,看現在中國文明能否或如何象當年消化佛教文化那樣融合西洋文明。在我看來,所謂大國崛起,如果不是中國文化乃至中國文明的復興,單靠經濟發展,那是不可能持久的;而且如果中國仍像現在一樣,即使成為政經強國,那也只會像日本不肯面對戰爭罪行一樣,淪為二流大國,而且是很粗野沒文化的大國,沒法得到其他國家由衷的敬佩。

I bought three books on the same theme, which is cul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and the history of impact of Buddalism on Chinese civilization. Actually China is experiencing the similar process of abstracting the Western culture like one thousand ago.




3 則留言:

Lin Ngai 提到...

看來三本都是好書。尤其是首兩本, 其他讀過的朋友都向我推介。兩本書我還未讀過, 不過第一本的作者謝和耐所寫的《中國社會史》我就讀過, 那是極好的中國歷史文化通論著作。至於第三本, 我比較少聽, 但看來也挺不錯, 遲些我也留意看看才行。 順帶一說, 我不太同意用「消化」來形容當年中國文化與佛教的融合, 因這一詞似乎是說中國文化完全吃掉了佛教。但據我了解, 佛教進入中國, 其實是造成了中國文化甚為重大以至根本的轉變, 正如第二本書的書名, 也說是「佛教征服中國」, 而非「中國征服佛教」。
[版主回覆12/09/2010 19:25:00]首兩本是海外中國研究叢書系列的書,我已看了不少,也在不斷收集這套書, 《中國社會史》我尚未看 。第三本是法國漢學家寫的半學術的著作,主題是乾隆與英國外使 馬嘎爾尼初次會面的歷史,從中探討中國與西方的交涉及碰撞。 消化一詞確可商榷,我想指的是中國文化 在自家文化的基礎上 消化外來文化,再自我演化,如禪宗等是一例,又如宋明儒學也是很明顯的一例。至於書名,其實,中國沒有征服佛教,但 佛教也沒有征服中國。不過這是小問題,不贅。

Lin Ngai 提到...

另外, 先不要怪我「不愛國」。我認為現時一般日本人很可能比一般中國人更文明, 更有文化。這恐怕不只是我一個人的看法, 也是世界上相當普遍的看法。 至於不肯面對戰爭罪行, 這確是個問題, 不過我看除了少部分右翼人士外, 現在多數日本人是不會認同當年日本向外侵略的。但戰爭罪責終歸是歷史問題。就我所知, 現時東亞地區的人們, 卻普遍視中國崛起為威脅了。我想這不能深怪其他國家有這種心理。正如徐兄也指出, 單憑政經崛起, 卻沒有相應的文化水平, 不能贏得其他國家的尊重, 反而只會令人覺得是「財大氣粗」; 只有中國文化或文明真正復興, 才能令別國對中國由衷敬佩, 而不會只將中國視為威脅, 甚至敵視中國。
[版主回覆12/09/2010 19:34:00]文化優劣其實很難定論,那大多只是個人的價值判斷,成為普遍現象時自然應正視。如囈兄指的應是如中國壓制異見人士,打壓人權這類的現象和問題,這自然是無可爭異,大家有目共睹的。 日本雖是民主國家,但如囈兄所言,如普遍人民不認同戰爭罪責,其實日本政府應早已順應民意,向中國等亞洲賠罪才是,但日本政府沒有這麼做。這是政府的責任呢還是人民的責任?或是兩者都有責任?我認為兩者都有,對比德國更如是。 中國崛起引起周邊國家心感受威脅,自然部份是中國才大氣粗引致,另一部份也是美國使然,另外這是地緣政治很正常(如不是必然)的發展現象,更何況,中國過住強大時的震攝力本來就很強。

Lin Ngai 提到...

文化優劣確是有點主觀。我在前所指的, 主要不是打壓異見人士等問題, 這個問題一般中國人當然也有責任, 但我想還是政府的責任比較大一些, 不應單單用這一點來比文化優劣。我指的文化或文明水平, 是指對傳統文化遺產或自然環境是否尊重、或者人們是否守禮、守規矩、講衛生等等的事。在這些方面過份批評中國人, 會有點不公道, 因為這些或多或少都與一個國家發展程度有關, 而且也不能說中國近年在這些方面毫無進展。不過, 說中國人在些方面整體上還不及日本人, 以及還很多很多要改善之處, 應該未至於太過武斷。
[版主回覆12/10/2010 15:17:00]如僅看普遍民眾是否尊重傳統文化遺產或自然環境以及守禮、守規矩、講衛生等等,我同意囈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