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選舉報 Election Post

這幾天大家應會收到我的選舉報,其中除了我過去的工作報告外,還有我的政綱,詳情都曾在我網誌內提出過。我會儘量提供連接,方便大家查找資料和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也以此證明我列出的地區工作政績都有根有據。如前幾天一位熟街坊說:「徐生你列晒以前D跟進單張出來,都好硬橋硬馬喎」,我笑著說:「咁先至冇花冇假亞嘛」。

感言部份提及了袁先生在我結婚當日送的特別賀禮(http://blog.yahoo.com/our-wch/date/2011/9/12/page/1),目的自然是希望更多的居民看清楚他的為人和處事成熟程度。你會想要寫出那種網誌的人代表你嗎?

以下是感言:

最近我向大家報告過去七年的地區工作實績 ,因為我深信居民期望選出的議員踏實做出地區實績,而非只是宣傳和曝光,或送小恩小惠的禮物。未來四年是黃竹坑轉型為南區新中心的關鍵期,黃竹坑需要一位成熟、有能力和具前瞻視野的議員,以迎接未來的挑戰。如您認同我的往績,請您和家人支持我連任,讓我繼續踏實做好地區工作。 

黃竹坑轉入發展新里程,我剛於9月11日結婚,也邁進了人生新階段;謝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和支持,尤其是視我為子侄,看著我在黃竹坑工作、成長和慢慢成熟的長輩們,在此深深感謝你們誠意的祝福和恭賀。

當日,黃竹坑另一候選人也在網上恭賀我結婚,但卻張貼拉登照片,更指名道姓稱我在9月11日結婚,如同恐怖份子一樣「最難以應付,也最奸絞(狡)」! 我沒有讓父母知道此事,以免影響兩老「娶新抱」的喜慶心情。在此我特別感謝很多居民用電話、電郵和facebook 表達關懷和愛護。我和新婚妻子並未受此「特別賀禮」影響,在中學任教的太太只是一笑置之說:「中學生也不會有這樣的言行」。

各位居民,未來四年港鐵通車、巴士服務大重組、工廠區轉型等挑戰重重,黃竹坑需要一位成熟、有能力和具前瞻視野的議員。七年政績顯示了我的能力和視野,請您和家人支持我連任,使我能始終如一,繼續全職全心,服務黃竹坑。謝謝﹗


以下是沿黃竹坑明渠旁興建行人通道,方便逸港居和十五間的居民乘坐港鐵。背景請見:
http://blog.yahoo.com/our-wch/articles/66041/category/%E9%81%B8%E8%88%89%E6%97%A5%E8%AA%8C+Election+Diary



以下是我今年的政綱,詳見網誌中的「選舉日誌」:http://blog.yahoo.com/our-wch/articles/66041/category/%E9%81%B8%E8%88%89%E6%97%A5%E8%AA%8C+Election+Diary



以下大多已在我早前寄出的工作報告中提及,請參考:http://blog.yahoo.com/our-wch/blog/search?p=%E5%B7%A5%E4%BD%9C%E5%A0%B1%E5%91%8A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你想選派月曆咭的或是跟進地區工作的候選人?

近日我的對手派開始派發月曆咭,我在facebook上這麼寫:

我明天出piont嗌咪會咁講:「我冇小禮物派俾各位,只有地區往績俾大家睇!希望大家比較兩個候選人的往績、能力、經驗、政綱、政治理念等,而唔係睇候選人有冇派小禮物去決定邊個更適合係議會代表黃竹坑」。(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583123577)

大家選的是區議員,期待的是一個能跟進地區工作,能前瞻地區發展的人,貪圖的不會是小恩小惠吧。

故我在單張第一句就這麼寫:我認為前瞻社區的政綱比小禮物更重要。為什麼這麼寫?因為我的對手連巴士總站只是臨時搬遷也不知道,又怎麼會想到可以利用這塊土地興建配合社區發展的多功能社區會堂呢?

各位,大家想選派月曆咭的或是跟進地區工作的候選人呢?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報章報導:袁志光侵犯私隱?

歡迎收到同類cold call的居民與我聯絡。

又,請特別提醒家中長者,如果任何人家訪時提及在選舉後會如何酬謝居民支持(如平價旅行、餐聚或小禮物),很可能觸犯選舉條例。

其實,我也想袁生祝我生日快樂,而不是在我結婚當日寫blog,post拉登死人相來贈慶。可惜我不是黃竹坑區選民,而是黃竹坑候選人

明報 
A18  |   Emily
2011-10-26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候選人cold call巿民祝壽 被投訴不當使用資料

唔少政黨平時都舉辦各式各樣興趣班、旅行吸引市民參與,通常報名時都會要求參加者留下聯絡方法。不過,近日區議會選舉如火如荼,有市民投訴被區議員不當使用資料做選舉用途,更有候選人打去同佢講「生日快樂」咁話。

參加過工聯烹飪班候選人想家訪

聽眾張先生噚日打去商台《左右大局》投訴資料被不當使用,佢話同家人係黃竹坑選區,太太早前報名參加工聯會烹飪班,近日佢哋收到民建聯南區支部地區辦事處嘅電話,話候選人袁志光希望同佢做家訪。袁志光既係民建聯、亦係工聯會成員,張先生懷疑民建聯就係咁拎到佢哋嘅資料。

張先生分別打畀袁志光同民建聯辦事處問個究竟,民記職員就估計,張太報名參加工聯會活動時留低電話,至於袁志光嘅說法亦類似。另一個聽眾打上節目投訴,話上星期生日收到袁志光嘅電話,同佢講生日快樂,懷疑佢不當使用資料做選舉用途。Emily 打咗畀袁志光問,但佢未有回覆。

袁志光未有回覆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蔣任宏話,已經收到六七宗相關投訴,會跟進呢個問題。同袁志光同區參選嘅仲有民主黨徐遠華。



am730 
M04  |   新聞  |   左右大局  |   By 李慧玲
2011-10-26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工聯會侵犯私隱?

去超市買東西,見到「買一送一」自然高興,但如果你一心為興趣走去報名學書法、學煮餸,結果成為某某某候選人的拉票對象,你會否感到一頭霧水?聽眾張先生便告訴我們這樣一個「買豬肉搭豬頭骨」的故事。

家住南區的張先生,近日收到民建聯/工聯會南區黃竹坑區議會候選人袁志光辦事處的職員來電,說袁志光欲到張先生家訪。接過這個電話後,張先生心生疑竇,為何這位候選人會有他家的電話?後來他記起,其太太曾報名參加工聯會舉辦的烹飪班。〈黃竹坑選區另一候選人為徐遠華。〉

張先生於是致電袁的辦事處,追問他們如何取得他的電話。接聽電話的女職員估計是,張太早前參加工聯會的課程時曾留下聯絡電話,今次他們在翻查舊資料後成功聯絡上他們。女職員也真夠坦白,還在電話中說:「最近選舉期間,袁先生希望可以拜訪每位街訪,討論一下他的工作情況,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他。」

如此來看,這顯然是藉辦各式各樣的文康活動,收集報名人的個人資料及聯絡電話,然後再用作選舉的政治用途。這種個人資料用途的「大轉移」,絕對在張先生和張太的意料之外。

去年八達通出售客戶個人資料圖利4,000萬元的事件令全城譁然,如今工會有否「挪用」會員個人資料作政治用途?有請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蔣任宏跟進跟進。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Politics or career? It's a tough balancing act

It's a sad title to young politician/community worker like Lo and me: it's difficult for many of us to take politics as a career in HK. I really don't think it's good thing for HK as a whole, especially 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encouraging more young people to take part in and do politics, in order to recruit more talents and rejuvenate HK politics.  

南華早報  (發行量 / 接觸人次: 100,004) 2011-10-25
標示關鍵字
字數: 545 字
 文章位置  跳至圖片
Politics or career? It's a tough balancing act   

Young candidates who lost in the last district council election are planning comebacks in November with high hopes for their political career and aspirations to serve the community.

But they might not continue the fight if they lose once more, they admitted, because of down-to-earth family demands and the pressure to find a long-term career.

"I will have to consider [quitting] very seriously," said Lo Kin-hei, 27, who's running for the second time as a Democratic Party candidate in Lei Tung in Southern District. "I have to be fair to my family."

Lo started his political career soon after graduating with a social work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becoming the party's community officer in 2006.

He ran for the district council seat one year later, but lost to a non-affiliated incumbent Wong Che-ngai by a mere 27 votes.

He didn't expect to win in his first attempt. "Some senior [members] of the party had told me to devote 10 years at least if I had set my sights on a career in politics," he said.

Lo is challenging Wong again this year. He has geared up over the past four years by serving in the community as the party's community officer and writing newspaper articles on democratisation and other issues, like the security row over Vice-Premier Li Keqiang's recent visit.

Unlike many community officers who focus solely on local problems, Lo likes to grapple with city-wide matters. "I don't want to limit myself to community-based issues. I want to find my own path to establish career in politics," Lo said.

Will he continue in politics if he loses again in November?

"Maybe I will try again," Lo said, "But, taking my career prospect and livelihood into consideration,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serve the community full-time for four more years."

Lo Chung-man, of the radical pan-democratic group People Power is also seeking the office.

Another young candidate, Jiff Yiu Ming o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shares Lo's concerns.

At 21, Yiu was the youngest candidate in the last election. He's running again in Wah Do, North District, against Li Wing-shing, a Democrat, and Li Kai-hang of People Power.

Yiu, an assistant in a labour union, just met the minimum age requirement to run last time. Yiu said he had only a few months to prepare for the election last time and lost to a Democrat by about 800 votes.

"Considering that I had only campaigned for a few months and that constituency had been dominated by Democrats, I thought the result was not too bad and I decided to go on," Yiu said.

However, he had once given up. Yiu worked for the party as a volunteer after the election, but in 2009 he quit volunteering for about three months because he needed a paying job to support his family. He soon returned to public service as an assistant to the party's lawmaker Gary Chan Hak-kan.

Yiu said it broadened his horizons, but paid less - about HK$10,000 a month - than positions in other fields requiring similar experience.

"I am not sure of the road ahead if I lose again this time," Yiu said. "I would not consider [politics] too much at the moment."

 

報章報導:香港仔黃竹坑變天 機遇大增

我07年已作如是預測,也曾用類似標題出過宣傳單張,詳見:http://blog.yahoo.com/our-wch/blog/search?p=%E6%96%B0%E4%B8%AD%E5%BF%83



香港經濟日報 
D09  |   工商入門  |   專家論市  |   By 林浩文 萊坊大中華研究部主管
2011-10-12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香港仔黃竹坑變天 機遇大增

  近月股市大跌,樓市交投淡靜,但筆者從中長綫着眼,看看港島未來發展及一些物業投資機會。筆者相信港島西區及南區將是港島未來發展重心,其中更以香港仔及黃竹坑發展勢頭最好。海洋公園近年銳意發展酒店、娛樂及旅遊設施,而黃竹坑及香港仔亦受惠於政府的活化工廈政策,加上港鐵概念及政府規劃令該區轉型成旅遊、酒店及商貿新區,令該區機遇大增。

工廈陸續活化 轉型商業區

  黃竹坑作為一個傳統工業區,區內物業主要為工廈,惟受惠於政府活化政策及未來港鐵南港島綫(東段)發展,區內已由過往傳統工業區陸續轉變成商業地帶。根據政府的活化工廈措施,位於「工業」、「商業」或「商貿」地段,而樓齡不少於15年的工廈,全幢改裝便可免繳豁免費用,此措施鼓勵了不少持有工廈的業主,主動申請改裝工程,從而令物業增值。

  區內工廈活化例子,包括會德豐將旗下的香葉道2號「One Island South」,而恒地(00012)與協成行共同發展的黃竹坑道19至21號項目及長實(00001)位於香葉道41號兩個商業項目均已補地價,料將發展成商廈物業。

  黃竹坑工貿區過去有14個用地,獲批酒店發展方案,惟發展商多年來遲遲未有動工,當中有6個項目更延期至酒店規劃許可失效,至今區內新落成的酒店項目只有華懋旗下的南灣海景酒店。計及現時已批作商廈的物業及本來批作酒店的項目,如均改建為商廈,料將提供達258萬平方呎樓面,可有助解決本港寫字樓供應缺少的問題(相比倫敦及紐約,香港的甲級寫字樓供應不足)。

  隨着區內交通改善,轉型作商業或商貿用途的回報較酒店更佳,相反若發展為酒店,則回本期較長,亦需與酒店營運商配合。隨着2015年南港島綫啟用及周邊配套設施建設陸續完善,黃竹坑地區將成為企業的另一個新選擇。

香港仔「升呢」 帶動旅遊業

  另一方面,旅遊事務署亦宣布斥資美化香港仔海濱和鴨脷洲大街,提升香港仔旅遊設施。政府亦會為鴨脷洲大街重鋪路面及加建照明系統,以吸引更多遊客。筆者相信此舉能凸顯該區的漁港氣息,提升香港仔旅遊形象和整體外觀,建議香港仔漁人碼頭可仿效日本築地漁市場發展作旅遊熱點,也可在海濱加入博物館元素,展出與香港仔或香港漁村有關的歷史資料,從而帶動旅遊業。從中長綫而言,筆者認為香港仔及黃竹坑是香港島其中一個「必買」地點。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報章報導:黃竹坑發展數據中心?  Data Center in Wong Chuk Hang?

黃竹坑正處於轉型關建期,酒店、商貿在區內的發展相信大家已耳熟能詳(http://blog.yahoo.com/our-wch/blog/search?p=%E6%96%B0%E4%B8%AD%E5%BF%83),但發展數據中心我還是第一次聽到有此建議。我對「數據中心」在香港的發展幾無所知,要補課了解一下。

信報財經新聞 
A10  |   房產  |   天圓地方  |   By 劉振江
2011-10-24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鼓勵改建工廈作數據中心是否空談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於10 月8 日在《信報》發表題為「推動香港為區域數據中心樞紐」之文章,並提出三項政策措施,當中兩項是關於土地:1. 加強推廣和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2. 鼓勵改建工廈作為數據中心;3. 積極覓地用作發展高端數據中心。

數天後,施政報告提出在將軍澳預留約兩公頃土地作發展數據中心之用,首幅土地最早可於2013 年供市場競投。

這對第三項政策措施即時交出成績。

就第二項政策措施,蘇局長指現時鼓勵活化工廈措施適用於改建工廈作為數據中心,並提到截至去年底,透過部分或全幢改建工廈而設立的數據中心最少已有十多個。但具體樓面呎數、改建時間、改地契及補地價之詳情並未有列出。

本文旨在探討活化工廈政策措施是否對工廈改建數據中心有實際效力。在分析土地經濟數字前,先要回顧工廈地契契諾以及數據中心用途之法律解釋,亦要參看政府以往及現時對有關數據中心收取補地價╱豁免費之操作安排。討論亦會包括工廈業主在改變現有工廈作其他用途時所遇到之挑戰。

數據中心不是「工業╱貨倉」用途政府作為香港土地之大業主於1988年贏了一場法庭裁决(Cavendish PropertyDevelopment Limited v The AttorneyGeneral (1988) M.P.No.762 of1987)。案件牽涉一幢位處黃竹坑工業區於84 年落成之工廈,當中6 層樓層出租作銀行數據中心之用,租客為美國銀行而租期長達20 年。此數據中心之投入使用取代該銀行以往九個分布在亞州各地,以及一個位處中環美國銀行中心之數據中心。未知這是否香港區內首個亞州「區域數據中心」。

政府指此數據中心違反該工廈地契所准許之工業以及貨倉用途。工廈業主向法庭申請指有關用途並沒有違反地契。法官認為數據中心用途不是貨倉用途,在於前者只作存放之用,別無其他用途。另工業用途須包含製造過程,即須為製造出物品。法庭遂裁定數據中心並不符合地契准許之用途。

政府贏官司可收補地價

工廈之設計與建造基本符合數據中心之物業要求,當中包括樓面負荷重、樓底高、樓層大、間隔具彈性、以及用電量大等等。

這個裁决對數據中心在香港工廈內發展明顯構成障礙。數據中心用家若要利用工廈除了要付出工業樓價或租金, 更要向政府申請容許此等用途,改地契並繳付有關補地價或豁免費。要不然便只好在更高成本之合適商業樓宇內作業。

但用家如何得知補地價或豁免費之金額?政府多年來之原則是收取更改地契用途前與後價值上之分別,以往以專業估值來訂定此等數據中心之「補地價」。用家即使在專業測量師協助下,有關之估算仍有不明朗因素;另外,申請補價估值及金額商討亦須時甚久。假若再加上與業主洽談租約,用家投資决定所面對之不確定因素既多且大。筆者記憶所及,香港測量師學會屬下之一個小組當時曾向地政總署反映此等用家所面對之困難。

01 年地政總署以作業守則公布有關數據中心樓面補地價以「標準收費」。當時市區物業之豁免費以室內面積計(有別於實用面積) 約為每年5.1 元╱呎,另補地價每呎約為46 元。當與03 年首次公布之工廈其他改變用途標準收費相比(以市區較低收費類別計),有關收費約為數據中心收費之4 倍多。但此等標準收費並不適用於工廈地面、地庫及裙樓樓面; 其補地價仍要獨立評估。

現行數據中心「標準收費」於08 年公布,當中補地價約為每呎57 元。假設室內面積為建築面積之70%,補地價以建築面積計每呎約為40 元。

現行鼓勵改建工廈政策對車位及上落貨位有要求。要獲此等補地價寬免是要付上成本,當中包括改造現樓以滿足有關規例及運用面積上之損失。假設有合適之現樓可作數據中心以用,在考慮到以上以標準收費以後,用家申請改契及補地價看來可能較申請活化准許來得更實在。

「標準收費」作根本調整

政府既已表明要推動數據中心在現有工廈發展,為何不乾脆取消有關補地價之要求?以此等分析作基礎,要令工業樓宇及相關土地可更有效被利用,現行相關之補地價政策要作根本性之改革。補地價之金額及確定性要產生足夠之經濟動力令市場包括業主與租客可作出合適之房地產决定。

當中可考慮大幅調低現行工廈樓上樓面之「標準收費」。對工廈地面,地庫及裙樓等樓面,可引入「標準收費」以不同用途類別(零售商舖、餐飲、銀行、服務等等)、分區、分街等,引導及鼓勵市場力量以達致城市規劃制訂之目標。

劉振江

仲量聯行國際董事

美國企業新聞社中文版 
2011-10-24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高緯環球:在港設數據中心 亞太區內風險最低

香港2011年10月24日電 /美通社亞洲/ -- 全球最大的私人房地產資訊服務公司高緯環球及世界頂尖的工程顧問公司Hurleypalmerflatt聯合發表全球二十個國家/地區數據中心風險指數報告,當中在總排行榜上,北美洲兩個國家包括美國及加拿大得分最高,而香港全球排名第四,並是亞太區內排名最高的地區,而新加坡在總排行榜上排第十一位,在亞太區內排第三。報告反映在本港設立數據中心的風險比亞太區其他國家為低。

高緯環球及Hurleypalmerflatt以十一個最容易影響數據中心正常運作的風險因素,如能源成本、國際網速帶寬、企業營運難易度、企業稅率、勞動成本、政治穩定水準、可持續性、自然災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通貨膨脹及水資源,根據輕重情況,為全球二十個國家或地區作出一個全面的平衡風險指數評估。

香港設置數據中心具領先優勢

高緯環球香港執行總監蕭亮輝表示,是次風險指數報告反映香港在亞太區內設置數據中心有著領先的優勢。蕭氏指出自上世紀80年代初全球企業營運開始進入電腦化時代,數據中心的需求及規模有增無減。隨著90年代中互聯網的急速發展,以及2000年的科網熱潮,企業對數據中心的設備及穩定性要求不斷提升,直接刺激香港數據中心的發展,當中有不少銀行及金融機構以及數據中心營運商先後將合乎基本數據中心要求的工業大廈或貨倉改裝為數據中心;同時也有少部份地產發展商看準數據中心的發展潛力,特意將工業/貨倉地皮興建專為數據中心使用的大樓,更有發展商及電訊公司將其下的停車場或電話機樓改為數據中心。興建及改裝數據中心的情況以?魚涌太古坊、小西灣、沙田、葵涌及荃灣等地區為多,至於其他工業區如港島區的柴灣、香港仔、黃竹坑、西環,九龍區的觀塘、九龍灣、紅磡等等,因大部份舊工業大廈的樓底高度都不能滿足數據中心的最低要求,以致成功更改為數據中心的案例極少。新界地區如屯門、元朗、粉嶺、上水、大埔等,由於地點較偏遠,除非別無他選,一般機構多不考慮。

蕭氏續指,自1997年至今,新落成的大型工業大廈及貨倉數量近乎零,加上部份地點優越的工廈近年相繼被重建或改建作其他用途,可改裝作為數據中心的工廈相應減少。數據中心客戶一旦遷入合適的場地,由於搬遷成本高昂,如非特別原因,極少於5年甚至10年內搬離原有數據中心場地。隨著數據中心需求不斷增加,數據中心市場在過去2至3年明顯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加上在未來數年開始重建位於?魚涌太古坊的常盛大廈、康和大廈及和域大廈定必使數據中心場地更見緊張。由於改建工廈或貨倉作為數據中心所費不菲,在加裝機電設備上如後備發電機、柴油油缸、供電變壓器、電制房以及空調機組等均需大廈提供大量公用空間如天台、平台、停車位等以配合,在一般已分層出售的大廈極難滿足相關要求;而大部份單一業權大廈業主,對數據中心客戶所提出的改裝要求,態度多不大正面。願意接受改裝要求的業主在租金要求上亦相當進取,一般會以工業或貨倉用途租金的一倍半至兩倍租金租出場地給數據中心用戶,以致數據中心租金在過去幾年不斷攀升。

政府宜闢地應付數據中心需求

有見及此,香港科技園公司也容許的私人機構申請購買位於將軍澳、大埔及元朗的工業?地皮或廠房,興建及改裝作為數據中心用途。由於將軍澳工業?較接近市區,且可供改裝或發展的廠房及地皮較多,成功設置數據中心的案例最多,當中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香港交易所、NTT及HKCOLO等企業亦已興建或正在興建大型的數據中心設施,以滿足市場需求。但由於將軍澳工業?現時待購的地塊只剩一幅,如此地塊成功賣出並作數據中心用途,對舒緩數據中心設施緊張的情況有著正面作用,但長遠而言,政府也需考慮在土地規劃及供應方面撥出一些地塊作為發展數據中心的用途,或效仿新加坡政府興建專為高科技產業而設的工業園,以確保香港作為亞太區設立數據中心的優越條件及領導地位。

關於Cushman & Wakefield (高緯環球)

Cushman & Wakefield (高緯環球)是全球最大的私有商業房地產服務公司。公司成立於1917年,在61個國家有234個辦事處和超過13000名員工。高緯環球擁有多樣化,從小型企業到財富500企業的客戶基礎。它提供了一個完善的服務範圍,包括五個範疇:交易服務(包括代表辦公室,工業和零售房地產租戶和業主),資本市場(包括物業銷售,投資管理,投資銀行,債務和股權融資),客戶解決方案(包括大型企業和業主房地產綜合戰略),諮詢服務(包括商業和房地產諮詢),物業估價及諮詢(包括具有各個行業的專門知識的評估,最高和最好的使用分析,解決糾紛和訴訟支援)。為全球公認在房地產研究的領導者,該公司出版了大量專利報告,詳情請參考網上知識中心www.cushmanwakefield.com。

消息來源 Cushman & Wakefield (高緯環球)

美通社(亞洲) 
2011-10-24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Cushman & Wakefield: Hong Kong -- The Lowest-risk Location for Data Centres in Asia Pacific

Hong Kong has the lowest risk as Data Centre location among Asia Pacific region

HONG KONG, Oct. 24, 2011 /PRNewswire-Asia/ -- Cushman & Wakefield, the world's largest privately-held commercial real estate services firm, has joint hand with Hurleypalmerflatt, top-notch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mpany to release a survey report on the risk of setting up data centres in 20 countries / regions in the globe. Among the listing, the 2 North American countries -- USA and Canada ranks the first and second place respectively, while Hong Kong, ranks the fourth, is the highest ranking region within Asia Pacific area. Singapore comes eleventh in the list and ranks the third among Asia Pacific regions. The report reflects that Hong Kong has far less risk in setting up data centre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Asian Pacific countries.

Cushman & Wakefield and Hurleypalmerflatt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risk evaluation on 20 countries / regions based on 11 factors that the operation of data centres rely on: energy cost, internet band-width, ease of operation, corporate tax rate, labour cost, political stability, sustainability, natural hazards, GDP, infla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Hong Kong has leading edge for setting up data centre

According to Mr. John Siu, Executive Director, Hong Kong, Cushman & Wakefield, the report shows that Hong Kong has a leading edge as the ideal location for setting up data centre in Asia Pacific region. He pointed out that since global corporations entering into the computer era in early 1980s, the demand and scale of data centres has been incrementing.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internet in mid 90s and the technology websites craze in 2000, corporations are demanding better facilities and stability in data centres. This directly stimul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Hong Kong. Bank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urned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warehouses into data centres. A few developers grasped the opportunity to build data centre building on warehouse or industrial building land sites. Developer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oviders even turn their car parks or telephone exchange buildings into data centres. Most of these converted sites are in Taikoo Place, Quarry Bay, Siu Sai Wan, Shatin, Kwai Chung and Tsuen Wan. Other industrial areas, such as Chai Wan, Aberdeen, Wong Chuk Hang, Sai Wan, Kwun Tong, Kowloon Tong and Hung Home, see far less conversion of that sort as most of the ceiling heights of buildings in these areas do not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data centres. Areas like Tuen Mun, Yuen Long, Fanling, Sheung Shui and Taipo are usually not in institutions' considerations because of the location.

There is barely any new industrial building and warehouse built since 1997, Mr. Siu added, and the fact that conveniently located industrial buildings are revitalized or converted to other uses, there is a decrease in buildings suitable as data centres. Once the customer has settled in the data centre they rarely move out within 5 or even 10 years because of the high relocating costs. The data centre market has seen an increasing trend in demand over the past 2-3 years. With the current insufficient supply, the renewal of Somerset House, Cornwall House and Warwick House in Quarry Bay will put further pressure on the data centres location. The costs for converting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warehouses are high, and conversions like back-up power generator, diesel tank, adaptor, switch room and air-conditioning facilities require large public places, e.g. rooftop, podium and car park. Most property owners are reluctant as they find the existing building har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ose who are willing usually demand a higher rent, at times 1.5 or even 2 times more than market price, which leads to a continuous rise in data centres rent in the past few years.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land to meet data center needs

In view of this, Hong Kong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s Corporation has permitted private institutions to purchase land or factories in the industrial area in Tsueng Kwan O, Tao Po and Yuen Long and convert them to data centres. Tsueng Kwan O, with its proximity to the city centre and more available lands and factories,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uccessful cases. Large data centres for corporations like HSBC,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NTT and HKCOLO are built or under construction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However, there is only one site left in Tseung Kwan O that is available. If the said site is sold and used as data centre construction, the supply tension will be eased. In the long run,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include space for data centres when developing urban planning. Another option is an Industrial Park, taking example from Singapore's experience, which could help secure Hong Kong's position as the leader in data centre location in Asia Pacific.

About Cushman & Wakefield

Cushman & Wakefield is the world's largest privately-held commercial real estate services firm. Founded in 1917, it has 234 offices in 61 countries and more than 13,000 employees. The firm represents a diverse customer base ranging from small businesses to Fortune 500 companies. It offers a complete range of services within five primary disciplines: Transaction Services, including tenant and landlord representation in office, industrial and retail real estate; Capital Markets, including property sales,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vestment banking, debt and equity financing; Client Solutions, including integrated real estate strategies for large corporations and property owners, Consulting Services, including business and real estate consulting; and Valuation & Advisory, including appraisals, highest and best use analysis, dispute resolution and litigation support, along with specialized expertise in various industry sectors. A recognized leader in global real estate research, the firm publishes a broad array of proprietary reports available on its online Knowledge Center at www.cushmanwakefield.com.

SOURCE﹛Cushman & Wakefield


香港經濟日報 
D03  |   地產要聞
2011-10-24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顧問促增加 數據中心用地

  【本報訊】有研究報告指出,香港是亞太區中設置數據中心最理想的地方。惟有份參與研究的高緯環球指出,政府只預留兩公頃用地作為興建數據中心,是不敷應用的。

風險指數低 亞太之首

  高緯環球與工程顧問Hurleypalmerflatt合作,研究各地數據中心風險指數。報告主要根據各國及地區的能源、國際網絡速度等因素,評定設置數據中心風險。在調查的20個國家及地區中,香港得85分,風險指數位列第4(分數愈高、風險愈低),屬亞太區國家及地區中的首位。首三位名次分別是美國、加拿大及德國。

  高緯環球香港執行總監蕭亮輝表示,本港缺乏設置數據中心的用地,目前的中心多由工廈改建而成。但合適地點有限,又牽涉龐大的改裝費。新近租金水平約在每平方呎15至20元不等,較一般工廈呎租高近兩倍。

黃竹坑九龍灣具潛力

  蕭亮輝指出,政府應考慮於土地規劃上,以及撥出土地作為發展數據中心的用途,以保持香港作為亞太區設立數據中心的條件及領導地位。另外他認為,目前黃竹坑及九龍灣區,屬本港最具潛力成為數據中心用址地方。

am730 
M35  |   地產
2011-10-24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香港風險低宜發展數據中心

根據hurleypalmerflatt與高緯環球聯合發布的數據中心風險指數研究報告指,與20個地區比較,香港風險最低,排名首位;不過,高緯環球香港執行總監蕭亮輝(圖)認為,政府需加快推出數據中心地皮,或提供稅務等優惠,以助行業發展,否則將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施政報告提及將軍澳將會有2公頃土地供發展數據中心,但在2013年才推出市場競投。蕭亮輝指,以其客戶為例,曾因無法租用合適地方,最終轉投新加坡,他指,一般大企業如銀行及金融機構,動輒需租用逾數萬方呎的樓面作數據中心,若政府不加快批出地皮,將有礙經濟發展。

黃竹坑屬適合地點

他指黃竹坑適合發展數據中心,但港島區土地供應稀少,數據中心又屬特殊行業,不能遠離企業總部地點,最理想是設於港島的公司,於九龍設數據中心,相反亦然,但鰂魚涌太古坊將拆除3幢工廈,租戶亦涉及數據中心,部分公司至今仍未能物色新經營地點。

他指高規格的數據中心不多,因硬件要求高,並非一般工廈可改裝而成,如樓底需逾4.5米高,加上冷氣要24小時長開,電力負荷大,需有後備供電系統等,故作為出租數據中心的工廈,租金回報較其他工廈高,但由於租期長達5至10年,亦令部分業主卻步;故政府雖鼓勵活化工廈,數據中心亦未見增加供應。

文匯報 
B08  |   地產新聞
2011-10-24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高緯倡增地拓數據中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璇)高緯環球的一項報告指出,本港在亞太區內設置數據中心的風險最低,數據中心給予的租金,亦較其他一般租戶高出一倍半至兩倍。報告指,本港一些適合設立數據中心的物業,在過去2至3年來已出現僧多粥少情況,建議政府需考慮在土地規劃及供應方面,應撥出部分地塊作為發展數據中心用途。

 高緯環球及工程顧問公司Hurleypalmerflatt聯合發表全球20個國家/地區數據中心風險指數報告,北美洲兩個國家包括美國及加拿大得分最高,而香港全球排名第4,並是亞太區內排名最高的地區;而新加坡在總排行榜上排第11位,在亞太區內排第3。報告指,在本港設立數據中心的風險比亞太區其他國家為低。

港在亞太區具優勢

 高緯環球表示,報告反映香港在亞太區內設置數據中心有著領先的優勢。隨著企業對數據中心的設備及穩定性要求不斷提升,將合乎基本數據中心要求的工業大廈或貨倉改裝為數據中心興建及改裝數據中心的情況以鰂魚涌太古坊、小西灣、沙田等地區為多。

 至於其他工業區如港島區的柴灣、香港仔、黃竹坑、西環,九龍區的觀塘、等等,因大部分舊工業大廈的樓底高度都不能滿足數據中心的最低要求,以致成功更改為數據中心的案例極少。新界地區如屯門、元朗、粉嶺、上水、大埔等,由於地點較偏遠,除非別無他選,一般機構多不考慮。

 隨著數據中心需求不斷增加,數據中心市場在過去2至3年明顯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由於改建工廈或貨倉作為數據中心所費不菲,因此一般會以工業或貨倉用途租金的一倍半至兩倍租金租出場地給數據中心用戶,以致數據中心租金在過去幾年不斷攀升。

 因此,高緯環球建議,長遠而言,政府需考慮在土地規劃及供應方面撥出一些地塊作為發展數據中心的用途,或效仿新加坡政府興建專為高科技產業而設的工業園,以確保香港作為亞太區設立數據中心的優越條件及領導地位。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報章報導:私家醫院地契加服務要求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ospital in Wong Chuk Hang

黃竹坑興建私家醫院的背景及相關報導,見:http://blog.yahoo.com/our-wch/blog/search?p=%E9%86%AB%E9%99%A2

明報 
A06  |   港聞  |   專訪
2011-10-21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新私院地契加服務要求 政府研修例 傳統私院亦須跟從

政府明年第一季將推出大埔及黃竹坑兩幅私家醫院用地招標,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汲取過去政府過去難以監管私家醫院營運的經驗,新標書會對入標機構提出具體要求,包括要求七成病人為港人,提供三至四成高透明度收費病牀,以配合自願醫保,並會在地契上寫清楚有關營運條件。當4 間新私家醫院落成後,政府會再研究修改現行法例,對現有私家醫院有同樣要求。

明報記者談誦言

港人要佔七成病人

至於另外兩塊私家醫院用地(包括將軍澳和大嶼山),周一嶽表示也會於2012 年內推出招標。他說,雖然新醫院有責任提出收費透明度高的病牀,但政府不會干涉私家醫院的商業及財務營運,故不會要求有關醫院的收費設上限。對於不設上限會否令收費不斷上升、市民難以負擔,他認為收費若太高會令病人卻步,只會弄巧反拙。

對於有私家醫院近年專攻婦產科而大賺數以億元計盈利,有病人在私院又一牀難求,周一嶽坦言,明白私院的產子服務影響其他服務,所以政府已制定產子人數。他又說,按現行法例難以干預,亦要顧存業界專業自主,而數十年前政府向私院批地時,並無具體對它們的運作設限,而《私家醫院條例》亦只監管醫院設施。至於醫生收費,由於醫委會沒有設限,政府亦無法從價格入手監管。

收費不設限 需提高透明度

他說, 寄望4 間新私院可以在2016/17 年落成,會透過地契加入條件,一旦醫院違反,政府可懲罰甚至收回土地。至於具體要求,周表示會要求它們提供佔若干比例、收費透明度高的病牀,以配合自願醫保計劃;產科病牀數目要設上限,同時要提供其他專科服務以應付醫療需求等,亦會要求新私院參加醫院認證計劃, 和引入電子醫療紀錄。而在4 間新私院落成後,政府會考慮逐步修改現時規管私院的條例,加入類似的要求和罰則。

他說,政府了解社會對醫療需求甚大,故會繼續尋找面積與4 幅私院土地相若土地再建私院。他又透露有私院想擴張,亦有非政府機構和非從事醫院服務機構有意物色商業用地和新界農地興建私院、日間手術中心或綜合醫務中心,政府對非牟利機構建醫院的提議特別支持。

將重新計算公私院人手

他預期,新醫院落成及醫保計劃吸引在職及年青人參加後,私營醫療服務的市場比率會由現在不足一成升至兩成,私家醫生人力需求仍不會像公營醫療需求大,政府於今年底至明年會成立高層次人力資源督導委員會,重新計算公營私營的醫護人手。但他強調,公營醫療始終是市民「最大的靠山」,即使再增加多幾間私營醫療機構,充其量也只佔兩成病牀比率,公立醫院服務仍佔八成,政府亦要靠公營醫療服務此「安全網」防止私院濫收費。

香港經濟日報 
A26  |   社會要聞  |   By 冼韻姬、楊玉珠
2011-10-21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新私院倘違地契 罰款收回 周一嶽:研修例 同步規管舊院

現時牟巨利的私院,違反地契無王管,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表明,未來蝕地價批出的4幅私院地將設懲罰機制,不按投標承諾營運,可被罰款,改建為住宅更會被收回土地,新私院在2017年營運時,可考慮修例,同步規管舊私院。

病人組織直指,私院監管拖得太久,促盡快修例,否則事故問責及收費透明度難以改善。

研農地市區建院 可改地契

政府明年推4幅地發展私家醫院,首季先推黃竹坑及大埔地,並再覓地發展醫療服務。食衞局局長周一嶽接受專訪時表示,如4地反應好,會繼續覓同樣大小的地皮發展,亦支持私院自行覓地或換地擴張。

周一嶽透露,曾有非政府機構及非從事醫院服務的機構,欲以持有的農地及市區地建私院、綜合性診所(polyclinic)及日間手術中心,最初計劃建產科醫院,但政府不容許,故需重新計劃。周說,若其發展模式可接受,尤其是非牟利模式,該局會在政策上支持他們改地契。

計分制 港人優先價格透明

對於明年招標的4幅地,周一嶽指招標將有計分制,分地價及服務條件等部分,當中較看重服務條件,包括價格透明度、優先照顧港人、3至4成可用在醫保計劃等,並要盡量照顧未來幾十年面對的問題,包括心臟病及癌病等。

至於入標聲稱非牟利會否加分,他直言要視乎情況,所謂非牟利都不是完全非牟利。

「過去批地看地價,今次加入新條件,政府是蝕了地價。」周一嶽解釋,不收足地價是要增加服務量,且要這些醫院服務市民,部分服務要迎合中產。

至於政府蝕地價可否限制收費,周一嶽說:「未必寫死個價,否則欠彈性,將來由保險市場控制價格,不是(私院)自己想收幾多就幾多。」

政府對現有私院違反承諾無計可施,周一嶽解釋,幾十年前的地契,寫法簡單,無限制如何運作,只可在發展非醫院工作時,才可收回土地。

周強調,未來入標者承諾的條件必需要做得到,否則有控制手段,當局除了收回土地,還可考慮罰款,部分罰則會寫入地契。被問懲罰牟巨利的私院要罰多少錢,他說:「不是丟煙頭,要有平衡。」

至於舊有私院監管,周一嶽指新院試行上述條件,又證實可行,可考慮修例列為發牌要求,4間新私院料在2016至17年營業,屆時可同步研究需否修例監管舊私院。「當然希望他們自律,不需要落那麼多彈藥。」

學者:藉醫保制度 控制價格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認為,現病床供不應求,難靠市場力量改革,結果私院事故問責及收費透明度等難有改善,促加快修例監管私院,不應再拖。

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表示,政府難以控制私院價格,除非透過醫保制度,但立法會是否通過醫保立法尚是未知之數。

私家醫院聯會會長劉國霖則稱,私院是商業機構,不是慈善團體,愈多條件愈會降低投資者意慾。被問及新院試行的條件可能引用至現有私院:「新私院頭3年蝕錢,其後8年才賺,要15年才能評估,無人知15年後發生甚麼事。」

新報 
A06  |   港聞
2011-10-21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周一嶽:政府無權管私院財務

【新報訊】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回應多間私家醫院近日先後宣布增加收費時表示,政府不會規管私家醫院的財務,不過在批出土地興建私家醫院時會引入條款。

兩私院招標將加條款

周一嶽昨日在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表示,在現時的規例及法例上,當局不會亦無權規管私家醫院的財務。如果市場有需要,私家醫院會自行調整費用,所以政府一方面提供一個服務量較大的公營系統作出制衡,另一方面會繼續增加土地,希望令市場有一定競爭。

他又指出,政府明年第一季會推出兩幅分別位於大埔及黃竹坑的私家醫院用地招標,當局會加入條款,但不包括私家醫院的盈利情況。他強調,投標價並非最大考慮,當局亦不會干涉私家醫院的商業及財務營運,但醫院收費一定要有透明度,令病人有知情權,又指如果私家醫院收費過高,相信會令病人卻步,只會弄巧反拙。

至於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周一嶽表示她們主要是考慮兒子取得居港權及逃避超生罰款問題,故以經濟誘因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並非理想做法。他強調,不鼓勵未有預約及產檢就來港分娩,已加強宣傳、入境處亦有在邊境執法,但難以避免有衝急症室個案。他又指,醫管局正檢討內地孕婦分娩收費,再交由政策局決定,有需要時會予以適當調整。

堅稱公院缺人非死症

會議上,多名議員都關注公立醫院人手不足,民主黨張文光說,公立醫院醫生流失嚴重,招聘私家醫生做兼職的反應不佳,只有17人申請,海外醫生在港執業亦十分困難,而增加醫科生名額亦是遠水不能救近火,他形容醫生人手不足問題是重症及死症。不過,周一嶽就反駁指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不是死症,只是慢性病,強調會增加人手供應及培訓,並提高服務質素。

南華早報 
CITY4  |   CITY  |   By Lo Wei
2011-10-21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Hospitals eyeing sites told to open up on fees

Private hospitals that want to build on four new sites to be offered by the government will have to be more transparent about their charges. The government may also revise regulations governing increases in private hospital fees.

The health minister, Dr York Chow Yat-ngok, said this yesterday in the face of concerns raised by community groups about recent rises in private hospital charges at a time when some have surpluses of up to HK$400 million. But he said this did not mean the government would be regulating private hospitals' operations, including their financial surpluses.

He said he believed the hospitals would set prices according to market demand.

The government is preparing to put out to tender next year two pieces of land earmarked for private hospitals, with two more to follow later.

The move is part of a plan to expand private medical servi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alance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medical services in the city.

For the four new plots of land [bidders] will have to fulfil certain criteria including increasing transparency on charges, he said after a meeting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s health services panel. We will consider later whether there is a need to make amendments to private hospital regulations.

Tsuen Wan Adventist Hospital announced a three to four per cent price increase in July, and St Teresa's Hospital in Kowloon was reported to be increasing room charges by five to six per cent last month.

Chow said plots in Wong Chuk Hang and Tai Po would be put up for tender next year for private hospital development. Two more, in Tseung Kwan O and Lantau, would be offered later. He said the government would seek more l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ospitals.

Former medical sector legislator Dr Kwok Ka-ki said services in both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were saturated. He also found that financial records of 10 of the 13 private hospitals were not accessible to the public through the government's online Companies Registry.

There is currently no law regulating what fees private hospitals charge or the surpluses they are allowed to run up. However, the Code of Practice for Private Hospitals, Nursing Homes and Maternity Homes requires private hospitals to clearly state charges for patients' reference, and to notify them if charges change.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最新消息:黃竹坑巴士總站周日搬遷

09年港鐵決定搬遷巴士總站,我一直跟進,track record都在這個網誌內,詳見:http://blog.yahoo.com/our-wch/articles/100231/index?bb=0

現在這個區內最大的交通挑戰終於來臨,而且是在選舉期內搬遷,身為現任區議員,搬遷如果導致交通大擠塞,可能會有些居民指責我辦事不力(近日已聽居民說另一候選人不斷用口耳相傳的方式「唱衰」我)。如單張所言,我會與港鐵代表在下周一現場視察,警方亦已同意加派交通警現場指揮交通,一起嚴陣以待,預防交通擠塞!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地區工作叵顧:黃竹坑巴士總站搬遷

一如其他地區工作回顧,我的track record都在這個網誌內。有興趣的朋友可查看此事背景及我的跟進:http://blog.yahoo.com/our-wch/blog/search?p=%E6%90%AC%E9%81%B7

我比另一候選人有更多往績、更有能力和經驗,請支持我連任,繼續跟進地區工作!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報章報導:黃竹坑興建私家醫院


背景及過往相關報導,詳見:http://blog.yahoo.com/our-wch/blog/search?p=%E9%86%AB%E9%99%A2

香港經濟日報 
A26  |   港聞  |   By 楊玉珠、冼韻姬
2011-10-13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黃竹坑大埔私院地 延明年招標

  推動醫療產業發展的4幅私院地皮,延至明年初才有2幅進行招標,包括黃竹坑及大埔地皮。與此同時,當局會繼續物色土地,發展不同規模的醫療服務,消息人士不排除用作建日間手術中心或基層醫療機構。

  有意投該2幅地皮的仁安醫院和中文大學,均認為港府招標時間一拖再拖,增加造價負擔。政府原本計劃最快今年底招標4幅私家醫院地,特首昨在《施政報告》表明,明年首季才招標。據悉,會先推黃竹坑及大埔用地。

規範私院條款 需時研究

  對於招標延遲,政府消息解釋,因訂立規範私院的條款,需時作研究;以往私院地曾有規定要提供廉價床,但地契條款只列明無法提供時要收回土地,但這未必切實可行,現要訂下有牙力的條款。特首昨指政府會繼續物色土地,發展不同規模的醫療服務。

  對於新覓土地可否發展基層醫療機構或日間手術中心,政府消息人士指,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最終視乎位置,及有關地區的需要。

  對黃竹坑地皮有興趣的仁安醫院,院長李繼堯認為,推遲招標時間或與當局需進行整體醫療人手規劃有關,「醫護人手不足,私院護士流失也很高,到時有硬件,軟件卻不夠,這可能是最大原因政府要逐幅地推出來。」

  政府物色土地作不同規模的醫療服務,李指仁安暫沒興趣,估計政府是想以活化工廈,供中小型醫療機構發展門診或醫療中心服務。

中大擬投地 研融資方法

  中大擬投大埔地,醫學院院長霍泰輝說,推遲招標時間或要負擔較高造價,而中大校董會成立的小組正在研究融資方法。

  至於今年引起社會關注的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問題,曾蔭權認為要正面面對,並指這些港生兒童可能成為補充人口的新血。霍泰輝認為要正視問題,不能當這些港生兒童必成為社會負擔,「他們將來對醫療造成一定負擔,但是否值得投資,去培訓他們而得到回報,社會應要有遠見。」

  醫學會會長蔡堅認為整份《施政報告》的醫療措施乏善可陳,多項措施包括私院地等都提出已久,且繼續大量撥款予醫管局,但投入在基層醫療服務的資源仍相當不足。

太陽報 
A25  |   港聞
2011-10-13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醫院規劃續歎慢板

人口老化令醫療服務需求急增,惟醫療基建發展滯後,多間公立醫院殘破不堪,曾蔭權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終宣布拖延多時的聯合醫院擴建計劃上馬,工程費較當初預算增近十億元,但同樣急需重建的廣華醫院及瑪麗醫院隻字不提。○八年已預留的四幅私家醫院用地,招標進度亦一拖再拖,明年初才批出其中兩幅土地。

聯合醫院門診擠迫一直為人詬病,又因缺乏腫瘤科服務,癌症病人需跨區求診。該院去年中就擴建計劃提交可行性研究,擬拆卸四幢舊建築,興建兩幢新大樓,用作設置癌症中心、增強急症科服務、擴展專科門診、日間及復康服務等,當時工程預算約六十億元,惟港府遲遲未撥款。

依家環境唔同晒,建築費由四十億變六十億,當初意向有咩意義?

聯合醫院發言人昨指,正積極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包括詳細規劃新大樓設計、各項設施佔地、人手及舊大樓拆卸安排等。按現有規劃,工程將於二○一八年後分階段落成。按現時造價計算,工程費將升至逾七十億元。

外牆殘舊滲水的廣華醫院,以及多次被醫學院教授批評手術室落後的瑪麗醫院,雖然已提交重建計劃,但施政報告隻字不提。此外,北大嶼山醫院明年底落成,將軍澳醫院將於二○一三年完成擴建,天水圍醫院亦正積極籌建中。

曾蔭權○八年提出預留黃竹坑、將軍澳、大埔及北大嶼山四幅土地興建私院,原定去年底招標,但推遲至今年底,昨又宣布延至明年首季才推出其中兩幅土地。

私家醫院聯會主席劉國霖認為批地進度太慢,若明年初才招標,最快後年動工,相信待二○一九年才有首間私院落成,「提交意向書到依家都差不多兩年,環境都唔同晒,建築費由四十億變六十億,當初嘅意向仲有咩嘢意義」?

公私營醫院規劃進度

‧聯合醫院落實擴建,將拆卸四幢舊大樓,興建包括癌症中心在內的兩座新大樓,預計2018年後分階段落成,工程費用逾70億元。

‧北大嶼山醫院於明年年底落成。

‧將軍澳醫院於2013年完成擴建工程。

‧天水圍醫院積極籌建中。

‧啟德兒童專科醫療中心建築工程將於2016年完成。

‧已提交重建計劃的廣華醫院及瑪麗醫院,未交代何時上馬。

‧08年宣布推出黃竹坑、將軍澳、大埔及北大嶼山四幅土地建私院,明年首季其中兩幅土地正式招標。

資料來源:施政報告

明報 
A10  |   港聞
2011-10-15
標示關鍵字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周一嶽:投地私院要有「套餐」

【明報專訊】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表示,明年第一季將會為兩幅私家醫院用地招標。他強調,今次競投並非只看投標地價,會以服務承諾為主要考慮條件,投標醫院不可側重某些專科,如只做產科一味,要提供不同專科的綜合服務,收費要透明,並有「套餐式」服務。

據了解,兩幅招標的私院用地包括黃竹坑和大埔。有意競投黃竹坑用地的亞洲金融集團總裁陳智思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若各投標者的服務承諾都差不多,相信政府會以「價高者得」。仁安醫院的恒基集團同樣對黃竹坑有興趣,該院副醫務總監梁國齡醫生表示,正構思發展幾項專科作重點服務,希望不同專科的收支能「拉上補下」。

不能獨辦產科 要綜合服務

周一嶽昨出席商台節目時表示,一年前政府拋出4 塊私院用地,包括黃竹坑、大埔、將軍澳和大嶼山地皮,並徵求招標意向,已有十多個機構表示有興趣,相信招標會有競爭。他強調新建的私家醫院需能為購買了自願醫保的市民提供服務,服務要有專業水準,不能只為了賺錢,醫院亦要以突出的服務吸引海外病人。

周又說,過去政府沒向私家醫院提出服務承諾條件,故政府亦會檢討現時規管私家醫院的條例,並逐步加入新條款。

身兼泰國康民醫院董事陳智思表示,仍有興趣競投黃竹坑用地。他相信,政府要投標私家醫院根據疾病群組與醫療費用掛鈎並訂出套餐收費,是要配合與將來的醫療融資計劃。

但他說,倘若各投標者的服務承諾差不多,相信政府最後仍會以「價高者得」決定由誰中標,若連地價一起計算,難以判斷保險是否足夠支付醫療費用。其團隊曾在美國有營運醫療套餐經驗,投標時會訂出套餐收費,但最重要是政府不要限價,一旦限價便「無得做」。

梁國齡說,仁安醫院在訂立套餐收費方面亦有實戰經驗,相信可滿足服務承諾。他構思集中幾項專科服務,如設立腦科中心專做開腦手術、設立外科中心等吸引病人,集中服務,相信不同個案的收入可「拉上補下」,醫院得以持久經營。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地區政綱:交通篇

交通是地區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這些年的交通跟進可見:http://blog.yahoo.com/our-wch/articles/66043

據其他地區經驗,港鐵通車後巴士公司會大幅削減服務,甚至為減少成本在通車前已開始削減。早前已我已提出爭取107號加密早上繁忙班次,舒緩十五間及黃竹坑乘客因滿坐而無法上車的問題(http://blog.yahoo.com/our-wch/articles/66042);這次特別提出三個政綱,詳情請見單張,不再贅述。

1. 研究從香港仔到深灣的的士可如59A小巴那樣行駛(即可經巴士專線駛入),不用每次都經警校道,如此可節省車資和時間;

2. 監察巴士班次的紀錄,詳見http://blog.yahoo.com/our-wch/blog/search?p=%E8%A6%81%E6%B1%82%E9%81%8B%E8%BC%B8%E7%BD%B2%E5%BE%B9%E6%9F%A5%E5%B7%B4%E5%A3%AB%E8%84%AB%E7%8F%AD

3. 爭取落實通宵小巴來往銅鑼灣和深灣,可見http://blog.yahoo.com/our-wch/blog/search?p=%E9%80%9A%E5%AE%B5%E5%B0%8F%E5%B7%B4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地區政綱:規劃篇

如我一直強調, 黃竹坑將成為南區新中心,故規劃是我其中一個重要地區工作,詳見:http://blog.yahoo.com/our-wch/blog/search?p=%E6%96%B0%E4%B8%AD%E5%BF%83

為未雨綢繆,配合黃竹坑發展,我提出以下三項規劃政綱:

1. 興建多功能社區會堂;
2. 黃竹坑消防局重建為「半文娛中心」,之前民主黨曾建議興建政府合署,但政府堅決不肯(詳見http://blog.yahoo.com/our-wch/blog/search?p=%E6%B6%88%E9%98%B2%E5%B1%80)。消防局約明年就搬遷,為免土地丟空,我們需及早規劃,故我提出「半文娛中心」的建議;
3. 我估計地產商必不會輕易放棄在黃竹坑起樓的計劃,故我們必須慎防安老院及遊艇會等再申請興建屏風樓。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地區政績回顧:文康設施篇

近日另一候選人選擇向居民揮手,我則繼續提醒居民選舉看的應是政綱、往績,而非曝光。以下是我跟進文康設施的工作回顧,內容不再贅述,詳見:

南朗山配水庫增設健體設施,http://blog.yahoo.com/our-wch/blog/search?p=%E5%8D%97%E6%9C%97%E5%B1%B1%E9%85%8D%E6%B0%B4%E5%BA%AB

深灣道加花圃及休憩處健體設施,詳見http://blog.yahoo.com/our-wch/articles/65702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地區工作回顧:規劃篇 Track Record Matters: Planning

這份是我這些年跟進的地區規劃工作,希望大家還有印象。如上周的巴士篇,內容也是整理自我這個網誌,裡面有我詳細的跟進過程 (見下),這該算是最好的track record了。如單張標題所言,未來四年是黃竹坑轉型的關鍵期,規劃工作會更具挑戰,希望大家支持我連任!





還有一項我剛上任時阻止了長實申請將酒店土地變為住宅。因為這次成功阻止地產商起樓,我在區議會和規劃會設立了先例,阻止以後地產商申請將工廈改為住宅,故之後就沒有發產商再提交相關申請:http://hk.myblog.yahoo.com/our_wch/searchblog_art?p=%E9%95%B7%E5%AF%A6&m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