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反思歐洲:做超級瑞士 不做超級大國

今天看到一篇評論(全文見後),因為提到瑞士,令我想起我早前提到的香港應可成為中國的瑞士的提議(http://hk.myblog.yahoo.com/our_wch/searchblog_art?p=瑞士&my=1);但文章提目提到「超級瑞士」和「超級大國」,我還以為大文章講的是中國崛起後的國際角色。

不過這篇文章講的是歐盟早前選出的歐盟主席和外長的角色和職權力大小問題,當然,這仍是值得一讀的評論,也令我想起早前看的兩本書歐洲為何需要一部憲法反思歐洲:我從讀中大時就隱約覺得歐洲的各項水平都遠高於中國和美國,而歐盟日趨成形,角色越來越重要時,我覺得現在人們在講G2時代的時候,忽略了現代文明的發源地,歷史底蘊與中國同樣深厚,公民質素最高,同時是文化最多元最具創造力及最具深沉反思能力的歐羅巴。

近數十年代來最具原創的哲學思想大多出歐陸的法德哲人,而以德國為重鎮的歐洲知識份子是如何沉痛反思兩次世界大戰(尤以反省奧茲維辛集中營(Auschwitz)屠殺猶太人為標誌性事件,參見:http://tw.myblog.yahoo.com/charlietang104/article?mid=1035&prev=1119&next=1024)乃至西方推崇理性的現代文化對人類文明及活生生的人的精神和肉體的無情摧殘。

看看日本,一定有不少人反思日本對周邊國家,尤其是對中國的殘暴侵略和大屠殺,但其代表一國認知水平和反思能力的知識界似乎並沒有形成像德國那樣的深刻反省思想和痛改前非的領悟,其代表權力的政府的反省能力更不用說了,像70年代德國總理代表德國人在波蘭華沙猶太人遇難紀念碑前獻花和下跪的直誠致歉,很明顯自明治維新以來學習德國和英國種種制度的日本人並沒有學會歐洲人這種反思能力。

我們看看美國,美國有一批知識份子指控美國的帝國主義霸權行徑(如桑塔格Susan Sontag和喬姆斯基 Noam Chomsky 等,而且這類知識份子身上更具歐洲知識份子特徵),但似乎也未能形成隱形而實存具強大的知識份子陣營展開全方位的聲討和深刻的反思;對比一下,歐洲知識份子對歐洲從殖民時代以來西方列強對世界各國的侵略和殘暴行為的黑暗歷史的批判,在思想上已形成明確的深刻反思意識和道德力量。

再看看我們的國家,中國一直呼籲日本面對侵華歷史要「以史為鑑」,但我們的中央政府對建國後的對異見分子乃至普通民眾的種種殘酷打壓和迫害以及政治上的專制和野蠻的處理心態和手法卻似乎與日木並無二致,對文革則簡單以「十年浩劫」帶過:我們同樣沒有「以史為鑑」,同樣沒有學會歐洲人的反思能力。

兩年前我和羅建熙等人曾因馬力的六四言論發起網上簽名,我在那次的公開信中曾提到(http://hk.myblog.yahoo.com/our_wch/article?new=1&mid=120):

十八年來,中國經濟雖然蓬勃發展,但卻從來不敢正視「六四」帶來的瘡疤。作為中國人,我們樂見祖國和平崛起,但我們同樣深知,如果中國不以史為鑑,勇於面對自己的歷史,必將淪為如日本一樣的二流大國,無法贏得世界各國的尊重。

民間街頭智慧說發財立品,為富而仁的人特別值得尊重,外人對中國輒以「暴發戶」視之,在政治和人道上更以專制、威權名之。身為中國人,我們當然應有中國人的自尊和自信,但同時我們也是否應像外交部發言人那樣「條件反射」的說這些批評是外人在「說三道四」,而不是道出了真相?中國在繁榮的燈光後有許多同樣值得我們正視、深思和反省的陰暗面,尤其是在中央政府政治迫害劉曉波先生的這些天,是我們反思「和諧社會」、「中國崛起」和「中國世紀」這些樂觀命題的時候。










信報財經新聞  (發行量 / 接觸人次: 61,000) 2009-12-28
P09 | 時事評論 | By 邱翔鐘標示關鍵字
字數: 2058 words
 跳至同頁之其它標題
做超級瑞士 不做超級大國

根據里斯本條約,歐盟領袖經過彼此之間討價還價,太公分豬肉,指派了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即外長。他們原來分別是比利時首相范龍佩和歐盟貿易專員,英國的女男爵艾嘉蓮(Baroness Catherine Ashton)。如果你不知道他們兩個人是何方神聖,不必怪自己,因為他們實在寂寂無名,不要說在國際上,即使是在歐盟,他們也是無人知曉。出了比利時國境,沒有人知道范龍佩。不過,他老兄起碼經歷過選民的直選洗禮,是比利時選民選出來,當過一年多首相的人物,讓亂哄哄,長期沒有政府的比利時政局穩定下來。

艾嘉蓮呢?不要說外國人沒有聽說過她,就是英國人,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也沒有聽說過她,更不要說她有何業績了。何況,就憑女男爵的頭銜,你可以知道她沒有經受過直選的洗禮。

如今的貴族院議員已經不由世襲貴族佔據,而主要是兩種人的活動場所:一是退休政要或各行各業代表人物,一是首相臨時想要指派擔任政府職務而不具有下院議員身份的人士。艾嘉蓮即屬於後者。在英國,她只當過短時間的國會上院領袖(Leader of the House of Lords)。不要一看到領袖即以為她是大人物。不,那是英國官場相當次要的職位。

艾嘉蓮是third choice 如今的歐盟有不止一個叫做president的職位,重要的有兩個,一個是本文談到的President of European Council,簡單起見,一般人將之譯為歐盟總統,其實譯為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比較準確;一個是President of European Commission,一般譯為歐盟委員會主席,現任主席是葡萄牙前總理巴羅佐。歐盟委員會是歐盟處理日常事務的常設機構,是真正的實權機構。艾嘉蓮作為歐盟外長,同時兼任歐洲委員會的副主席,即巴羅佐的主要助手。不少人認為,歐盟外長一職比歐盟總統更有實權、更為重要。將此等要職交予毫無外交經驗的人來做,豈非兒戲?

在歐盟討價還價過程中達成的協議是,讓勢力最大的中間偏右集團,即德國總理默克爾夫人、法國總統薩爾科齊等為代表的一幫,從一個小國,選定總統人選,中間偏左集團,即英國,西班牙等的執政黨為代表的一幫,從一個大國,派出外長人選。如此一來,左派,右派,大國,小國,都有代表,似乎公平合理。

英國分到歐盟外長,首選不是艾嘉蓮,她其實連次選都不是,她是third choice。英國政府中人放出風聲,說這位女男爵一年多前接替那位強悍能幹的曼德爾森出任貿易專員以來,做得有聲有色,大獲歐盟總部同僚的好評。一九八○年代,艾嘉蓮是反核左派組織—主張西方單方面裁減核武的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簡稱CND的司庫。今天的工黨政府中,這種人所在多有。西方左派儘管行為幼稚,譬如說,他們居然以為一旦西方單方裁減核武,蘇聯自然跟隨;然而,無可置疑,他們心地善良。問題在於,當前愈來愈亂的所謂多極世界,也就是沒有一位sheriff說話算數的世界,像艾嘉蓮這樣naive的人物能夠對付複雜險惡的國際局勢嗎?

總統權力削弱

為何歐盟會落到今天這步田地,要指派寂寂無名的人物出任總統和外長呢?原來,歐盟在二○○四年決定,由前法國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牽頭,起草《歐盟憲法》。吉斯卡爾他老兄為自己度身定做,設計了權力巨大的總統一職。不料,草案推出後,首先在法國和荷蘭這兩個歐盟老資格成員國的全民公決投票中慘遭滑鐵盧。吉斯卡爾等人無可奈何,放棄設置權勢總統的設想;取而代之的里斯本條約中,總統職位權力大為削弱,規定含糊其辭。一如筆者先前提過的,這一職位會否成為實權位子在相當程度上有賴何人首先出掌此職。

醞釀總統職位早期階段,薩爾科齊有意支持英國前首相貝理雅當歐盟總統。現年只有五十幾歲,用中國老人政治的標準來看「年富力強」的貝理雅也躍躍欲試,以為這一職位非他莫屬。結果是好夢成空。貝理雅沒有當上歐盟總統公開說出來的理由很多,譬如說他支持小布殊出兵伊拉克,因而不得人心啦;說他在英國首相任上沒有盡力推動英國加入歐羅,歐盟總統不能讓一個對於歐盟三心兩意國家的人來當啦,等等。這些只不過是找出來說的理由,如果歐盟的「大腕」真要貝理雅來做,這些說法都可以忽略。真正的理由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是這些「大腕」不想要貝理雅式的強勢人物奪去他們自己的權力和光芒。不論是外交還是重大內政事務,他們還是要自己操盤,不想交予歐盟官員。你想想,難道他們願意讓貝理雅式的人物取代他們去見奧巴馬?歐洲外交界頻傳,各國首腦擠破腦袋,都要單獨參拜奧巴馬,趁機踩他人(其他歐盟政府領袖)兩腳。

無意中遵循民意

說來吊詭,歐盟頭頭們讓無名小卒來當頭面人物卻無意中反映並且遵循了歐盟各國的民意。從近年的多次公投看,從歐洲的民意調查結果看,歐洲人無意追求超級大國夢,不想要強勢領導人物;歐洲人也無意追求強國夢,無意發展軍備,無意同美國和中國展開超級大國競賽。歐洲除了經濟實力強大,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外,講法治,護人權,有自由,行民主;軟實力資源豐沛,最願意在諸如控制全球暖化、援助非洲一類關係全人類的事務上做出貢獻,成為超級瑞士,有何不好?

英國外相文禮彬在推舉貝理雅當歐盟總統時說:「我們需要一位強勢人物,此人飛抵北京,華盛頓或是莫斯科時,交通會為之停頓,會談在非常高的高層開始……」現在好了,那些城市開車的人不必擔心范龍沛或艾嘉蓮光臨時會阻礙交通;他們來的時候,水波不興,匕鬯不驚。 本報前總編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