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醫院土地招標官僚誤事

對作者所指深有同感。以前也曾提過,我在議會越久,無奈感越大,最主要的原因即身處沒有實權的區議會根本無法衝破韋伯所指的「官僚鐵籠」。當然,說句公道話,有時必要的程序需時遠比我們想像中久有其不容苛責的原因,如招標程序等必須公平,不然就容易產生另一我們更不欲見的官商勾結問題。

另,文中提及的留芳頌確是好電影,推薦大家有機會可看看。

香港商報
A16  |   商界心聲  |   蔣眼看天下  |  By 蔣匡文  |   2012-05-10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醫院土地招標官僚誤事

千呼萬喚始出來」,談了多年的兩幅「私家醫院土地」終於推出公眾招標了。這個在2009年已提出的私人醫院土地,地點分別位於港島黃竹坑及新界大埔。

這兩幅土地的招標,除了是進一步實現香港作為一個亞洲地區性的「醫療中心」的目的外,它也反映了一個現存在政府內的「審批土地」制度的問題。

正如熟悉政府的退休朋友M常提出:「香港政府的問題是政務官在政府內部設立了各種諮詢小組,做一件事要經過各種小組,但這些小組是每月或每三個月才開一次會,所以一個提議要過這些『小組』,一般都要非常長的時間,表面上這是『公開透明』及會阻止某『個人』影響這個諮詢,但結果變成了一個官僚制度的『關卡』,也變成了政府官僚的一個『擋箭牌』,所以每一次有『非政務官』的外人『空降』到位,社會上都有人向媒體放風,懷疑這些人沒有在政府工作經驗,不懂這些『官僚關卡』。」

五十年代日本大導演黑澤明曾經拍過一套叫《留芳頌》的黑白片,內容是一個在政府內每日只是做「蓋章」的小吏,因為生癌而希望在死前把一片在天橋底的荒地,轉為一個街坊小公園,結果自己變成一個要過幾十個政府官僚關卡的人,他又拜又跪,在死前終於獲得審批成功。

黑澤明所描寫的是戰後日本政府內的官僚,但似乎「天下烏鴉一樣黑」,今天我們的香港政府,雖然相對是非常清廉,但在「制度」上也有類似的問題,大家可以想一想,2009年特首已提出這個「私院」批地的提議,為什麼到現在才可以「招標」呢?

在今日,雙非單非及各種醫療問題下,社會上各界人士都覺得有建新醫院的需要,在傳媒中也看不到有人反對的聲音,社會上阻力不多,所以要「審批招標建醫院的文件內容」,主要是政府內部的運作,2009年至現在2012年,三年才可以出標,政府內部有何效率呢?

有人會解釋這是因為政府在此之前叫有「興趣人士」申請表示意向,然後才出標,所以要花三年時間。

但為什麼要有這個程序呢?問題在於決策的「政務官」不是專業,他們不去請教香港「現有政府及私人醫學專業」,反而假求「外界業者」,先「收料」才自己作專家出標書。

其實這裏有一個危機,如果有人有心傾向某團體,他可以在業界入標「意向書」後,再把標書內容寫成有利於某團體,以便「他們」容易及格中標。

除了這次「醫院」招標外,「東九龍」的地塊也要花三、五、七年才出標,可見這不是一個單一情況,是政府結構出了問題。

在香港以外,周邊地區不管是中國內地或新加坡,他們的基建及政策執行,都不會因為「自設」的「官僚關卡」而減慢,香港現屆政府的問題之一是我們原地踏步,沒有進步而周邊地區不斷把我們的優勢蠶食。

這次「醫院」招標正好打破了這些工作不夠勤力的官僚用「社會反對聲音太多而造成內耗」為藉口,其實「官僚制度」出了問題,「他們」才是香港內耗的主因。

所以只是「做好這份工」是絕對不夠的,政府要自我檢視,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去推出一份招標文件呢?這才是下屆政府迫切要改善施政的關鍵。

建築師蔣匡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