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日 星期二

七一遊行:常僑居是山,不忍見耳

年年七一,今又七一。

今年的遊行口號少了,但力量就在沉靜之中。每一位參與的市民都在以"第二種忠誠"宣示我們對香港、對國家的那份感情:我們堅守在香港這片仍享有自由和法治的土地,堅守"愛國"和"愛黨"的明確界線,同時,堅守我們的生活方式。

我們知道,相對於中國內地,香港太小,我們的點滴力量實在太微不足道;但我們也知道,如果不走出來,我們僅有的自由將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每年參加七一遊行,我們憑藉的就是這份令人悲慟的精衛填海精神,同樣是這份憑藉著這份精神,六四遊行和靜坐我們堅持了18年。

寫到這裡,想起多年前讀過的董橋一篇散文,寫的是余英時先生的中國情懷是"陀山鸚鵡的情懷"

"昔有鸚鵡飛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鸚鵡遙見,入濡羽,飛而灑之。天神言:爾雖有志意,何足雲哉?對曰:常僑居是山,不忍見耳!天神嘉感,即為滅火。"

可惜,中國人沒有這樣的天神,即使是中國或香港著火了,救火的只能靠自己。董橋早已點出這樣的現實:

政治家大半不是鸚鵡,陀山一旦大火,他們想到的當然是能不張揚就不張揚,真的隱瞞不住了,只好發動全民救火運動,自己坐享大功;有點文化情懷的尋常百姓則十九是鸚鵡,不計成敗,入濡羽,飛而灑之,因為"不忍見耳"


 



沒有留言: